【蔚园学人】吕小莲:一位女机械专家的情感与追求

文章作者:学通社记者/孔明时间:2013-07-31浏览:2912

在田间看到机器人采摘西红柿,你会不会感到惊奇?你一定想知道机器人那笨拙的手如何在绿叶枝干中准确灵活地抓取到西红柿的吧?

滁州学院青年教师吕小莲博士可以告诉你。她曾设计了一种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图像识别方法,通过对西红柿图像中目标与背景在不同彩色空间中颜色特征量的统计分析,确定图像分割的颜色特征量,改善了机器人采摘西红柿的成功率。

吕小莲是滁州学院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副教授。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正在工程实训中心给学生上金工实习课。她干净齐耳的短发,身着黑色小西服。金工实训结束后,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爱上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女生

高中时,吕小莲说她的成绩一般,理科一样不怎么突出。在坚持和努力下,1993年,吕小莲考入新疆农业大学,学习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

理工科的女生本来就少,整天面对机器的枯燥和对动手能力的要求,让大多女生都不愿意选择这个专业。初学这个专业的吕小莲也不太了解,但她却对机械设计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从未怀疑过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个专业。

很多人都会觉得搞农业机械很苦、很累,成天对着书本上的公式演算、还要在车间、工厂等地进行大量的试验,可她却不这么认为。

随着学习的深入,她对所学知识越来越感兴趣,偶尔也会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生活中,自己动手设计加工一些小的构件,并对参与的课题提出新的想法并加以应用。当每次自己新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证实时,她都会感到极大的快乐与满足。

小莲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一个普通的家庭。她成长的年代农业还较为落后,经过专业学习,她立志要在农业机械领域做出成就,掌握先进技术,让农机科技化,改善农业机械化生产落后的现状。

大学毕业后,小莲就去了当地一家化工厂技术科做技术员。在工作期间,她深深体会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业生产上的应用,也深谙了工厂的流水线作业。她在求学时未能弄懂的知识,在工厂工作渐渐的摸索中也逐步理解,越发深刻。这一期间,小莲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还很不足,于是又起了重返校园的想法,并于2002年顺利考取了母校的研究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支招地方企业的女机械专家

2008年博士即将毕业,一天她在网上偶然看到滁州学院的招聘信息,觉得滁州是一座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城市,而且自己所学的专业可以为这座发展中城市的地方经济服务,恰巧自身当时的条件又符合,于是就于该年来到滁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任教。

由于滁州学院的机械类专业起步较晚,小莲在工作中经常会面临到很多困难。压力大的时候,她就会想起远在故乡乌鲁木齐的亲人。而她把在工作中的进步视为自己快乐的源泉,快乐地生活和工作着是她宽慰亲人的一种方式。

“有时我会想,当时自己不远万里来到滁州安家、工作,家里人没有反对,就是希望我过得好,而一切幸福快乐的来源,正是我想把工作做得有起色,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在她来到滁州学院工作前后,学校斥资购买了大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教学、科研和实训设备,这为机械学科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学院领导的主导下,她和同事共同努力,更新实践教学理念,着力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并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科研平台的同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学习、建设、积累,一个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已初步建成。

200910月,小莲被滁州学院推选为第二批安徽省第二批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驻滁州科创模具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做技术指导。这是她的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又迈出的一步。

2011年,她被评为滁州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12年,被认定为滁州学院“双能型”教师。入校以来,她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持了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厅重点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及滁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报专利16项。

正如小莲所说,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纯粹的理论,也没有缺乏依据的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又源于实践。二者相结合,对一个人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在这一点的领悟上,小莲无疑是成功的。

期待学生成长进步的女教师

以前想为农业机械化做点贡献,而成为教师后,吕小莲总想学生们很快成长起来。她说,教书是很有意思的工作。和学生们相处,融入他们的生活,自己的心态仿佛也跟着变得年轻起来。

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候,吕小莲会觉得他们的某些想法挺新奇的,而机械设计的确需要这些灵感。

她认为和自己念书那会相比,现在的学生要聪明得多。他们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只要有兴趣去学,他们就会学得很快。

她同样认为,“现在的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较我们那会儿就薄弱了一些。”她期望自己的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尤其在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方向。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必不可少的选修课。小莲带机电和化工两个学院的课程。这门课程正好“治疗”了她所说的“现在学生的‘通病’”。

上课的时候,她让同学们通过零件加工,学习钳工的基本技能,同时让同学们体味其中的艰辛,锻炼同学们的耐性,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从教后,她向同事虚心请教,找出自己的不足,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身边许多老师相比,在教学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这是她对自己的希望,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提高能让学生快速成长。

“我不奢望我的学生毕业了就去造航母,造飞机,这些不太现实。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小莲笑着说。

她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按照自己所愿,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有所用,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就像金工实习,你也许造不了飞机、汽车,但你可以造就一颗精致的螺丝。”她说,做人其实也是一样,做不了飞机,就做飞机上的一颗螺丝钉。

 

终审人:王诗根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