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滁州学院委员会滁州学院2016年工作总结

文章索引号: 486090535/201704-00036  

文章作者:校办公室时间:2017-04-25浏览:1171

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政班子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发展,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党建工作全面得到加强,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切实加强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学习指导,配发学习材料和读本3283册,为基层党组织配发党旗40面,为党员配发党徽1811枚,统一定做“共产党员岗”标牌482个,开通专题网站。校院两级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166次,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628次,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125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1100余人次。深入开展“争创优秀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和“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活动,立足岗位做合格党员。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省委教育工委表彰。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表彰优秀党员6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0名、先进基层党组织10个。把学习教育与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和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有机结合,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切实以学习教育的成效推动各项工作,以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

巡视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718日至816日,省委第三专项巡视组对学校党委进行了专项巡视。1025日,省委第三专项巡视组向学校党委反馈了巡视意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待巡视工作,全力配合省委巡视组对学校党委的专项巡视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前谋划做好巡视整改工作,更加突出加强党的建设,把巡视整改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开展“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十三五’规划,推动审核评估”专项行动,以重点工作带动和促进其他各项工作开展。把巡视整改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促进学校发展的良好机遇,全力推进巡视整改工作。针对巡视组反馈意见,照单全收、全面接受、全面整改、立行立改。制定《中共滁州学院委员会关于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整改清单”,把巡视组反馈意见细化分解为4类、13项、36个问题,逐一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整改任务、整改期限。加强对每个阶段重点工作的谋划和部署安排、指导协调和督查落实,36个具体问题逐一进行了整改,同时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制定《制度规范全覆盖工作方案》,加强顶层设计,增强系统性;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关键点、风险点、薄弱点的制度建设,增强针对性;注重相互衔接,确保制度运行高效有力,增强有效性;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出台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施意见。将巡视整改和法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有机结合,一起整改、一起推进落实,制定审计整改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整改工作;将巡视整改与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央巡视组对我省开展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后续整改、与高校“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专项治理、与落实年度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相结合,通过落实整改,加快学校各方面的建设,改出干事创业激情,改出继续前进信心,改出支撑发展良好氛围,有力促进了学校转型发展。

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加强。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管基本。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专门听取二级学院党总支党建工作情况汇报,指导学院党总支全面履行职责,提高执行力,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制订《滁州学院党总支工作细则》,明确党总支工作规范要求。修订《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开展党政联席会议、党总支会议等专项检查,规范各类会议记录。强化党建责任落实,开展党总支书记抓党建述职工作,开展党建和发展综合考核,注重结果运用,党建考核排名不靠前的,单位年度综合考核不得为“优秀”,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将党总支秘书与团总支书记岗位分设,按照“加、减、帮、扶、考”的思路,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党建工作力量。抓实党支部建设,以系(教研室)为单位设立教师党支部,真正把支部建在“连”上;教师党支部书记兼任系(室)副主任,发挥在日常中心工作中的作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党支部工作细则》《系(室)工作制度》,党支部与系(室)场所共建共用,工作同向同力,成果共创共享,协同推进教师党支部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建设52个“六有”党员活动室,统一使用《党支部工作手册》,调整充实37名党支部书记。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举办专题培训5次,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立项党支部特色活动15项。完成8627名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作;补交党费51.98万元。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训班20期、培训3157人次,发展师生党员614名,转正党员434名。

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提拔正处级干部1人、交流任职4人,科级干部14人。选派7名处级干部参加省委党校培训、16名处级干部赴台湾淡江大学交流研讨、1名博士到宿州市挂职、1名团干部到南谯区挂职。完成95名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填报工作,对4名处级干部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认真开展年度综合考核和处级干部考核工作。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强化党的纪律建设,深入开展“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专题学习讨论和党规知识测试,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开展警示教育、以案释纪,加强纪律教育和监督。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三十条”。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省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严肃招投标工作纪律,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过程监管。扎实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两个责任”清单。聚焦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学校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全省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

宣传思想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安徽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按照“四注重”促“四化”的思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开展“建党95周年”“五四运动97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抗战胜利71周年”“建国67周年”“一二九运动81周年”“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宣传和研究。出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召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讨会。加大学校中心工作宣传力度,编发稿件1200余篇,策划“回眸十二五”“两优一先”等系列报道。校园广播电台开播,举办“最美蔚园”摄影大赛。加强对外宣传,邀请省内外媒体深入学校调研座谈,推进与滁州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600余篇。学校QQ校园号荣获全国高校“最具影响力校园号”评选冠军、“2016安徽活力校园新媒体”大奖。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校荣获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出版《凤阳民歌》《凤阳花鼓全书(文集卷、词曲卷)》。学校花鼓艺术的传承在央视频道播出。开设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22门,举办专题讲座13场,7000多名学生受益。花鼓艺术团“高雅艺术进校园”赴省内三高校演出、中央芭蕾舞团来校演出深受好评。开展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启动艺术馆建设。以“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组织4000多名学生500余支团队深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支团队获批国家级团队,3支团队入选团中央专项,2支团队入选安徽希望工程暑期田园课堂。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称号。1个团支部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称号。

民主管理和统战离退休工作富有成效。召开第二次党代会2015年年会和三届三次“两代会”,完成代表提案交办工作。各学院按期召开教代会。积极推荐党外人士到地方任职。落实党外代表人士列席学校重要会议和活动制度。召开统战人士座谈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做好统战成员服务工作,发挥统战成员积极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充分发挥老同志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独特作用。1名老同志获得首届全省教育系统“十佳五老”奖。

二、制定实施“十三五”规划,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推进

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准确把握学校由“合格”向“上水平”发展转换的阶段性特征,认真学习领会三部委“转型发展”指导意见,认真梳理“十二五”转型发展成效,科学分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制定《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滁州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滁州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滁州学院“十三五”科技工作规划》《滁州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目标,转型与提升的主题,“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办学定位和“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办出特色”的阶段性目标,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引领学校科学发展。完成二级学院“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落实工作有序推进。加强规划学习、宣传、解读和研讨,对规划主要指标进行图解分析,通过校园网、橱窗、官方微信、微博、QQ公众号和专题报告会等深入宣传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主题、定位、路径、发展思路等,使规划深入人心,成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制定学校“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分解一览表,细化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将规划目标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个二级学院,加强规划执行过程的监控,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中国教育报报道了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例。

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推进。编制和实施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子项目、重点建设专业、创新平台年度建设任务书。加强考核评估,实施项目动态调整,新增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在线监测与诊断、绿色化工及核心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加强项目网站建设,展示建设成果。完成振兴计划部分项目年度检查和验收工作。编发《高教动态》4期。完成年度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高等教育事业基层统计报表填报工作,编制发布《滁州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三、深刻把握审核评估内涵,评建工作任务加快落实

审核评估工作正式启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加强审核评估知识的学习,赴省外高校调研,邀请评估专家来校作专题辅导报告。成立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滁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各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

自评自建工作有序开展。深入各二级学院了解审核评估学习、宣传和动员情况,指导和检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编印教学评建宣传手册。制定《滁州学院审核评估重点建设任务与进程安排表》,确定30项重点建设任务,细化工作路线图,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逐项推进落实。

四、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年”活动,“双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创业教育强力推进。制定《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年”活动方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团,加强统筹指导。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下设创新创业教研中心、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完成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设定创新创业学分10个,其中必修课程学分2个、必修实践环节学分4个、选课课程和实践环节学分4个,建立“双创”学分累积和转换制度。编写创新创业类校本教材3部,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22门,其中增设创新创业类网络通识课程3门、公共选修课程1门;与创投公司合作开设“创业梦课程”。8930名学生参加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学习;895名学生参加创业模拟实训、创办企业培训、网络创业培训。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认定创新创业导师127人,其中,校内112人、校外15人;入选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16人。推进校园“双创”文化建设,开通“双创”教育与服务网站;评选校内“创新之星”10名、“创业之星”5名、“创新之星”提名奖10名、“创业之星”提名奖5名。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切实加强与滁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创业学院,获批全省首批创业学院。与滁州市科技局、滁州市万尚城、滁州明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滁州启迪之星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未来公社”创投公司共建“众创空间——萤火虫创孵梦工场”“创业孵化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梦想课堂”等。学生创办并有实质性运作的企业34个。9个项目入驻众创空间9个项目入驻滁州万尚城,24个项目入驻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客实验室5个。获批科技部“星创天地”国家级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成功承办第十一届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全省首届大学生食品创新大赛。举办优秀校友创业论坛、优秀校友创业分享会、大学生创客沙龙、创业孵化团队交流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负责人培训会等10余次。

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举办第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暨创新创业活动季活动、第十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暨创业大赛、优秀校友创业论坛、创新创业报告会、首届大学生专利发明大赛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业大赛36项,1万余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34个、省级奖项481个。学校获得第二届国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银奖11项、铜奖16项;获得全省首届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电类设备一等奖4项;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专项赛铜奖1项,省赛银奖1项、铜奖2项;全国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3项;滁州市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5项、省级135项,立项校级160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学校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六次工作研讨会、全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年会上作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

五、推进综合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召开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制定年度综合改革清单,明确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7个方面20条具体改革任务。加强工作督查,综合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完成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实践育人模式改革、“筑牢基础—强化专业—多样发展”“三段式”培养模式改革以及“社会责任教育改革”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启动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综合改革,立项课程综合改革项目87项、慕课课程10门。开设网络通识课程63门,引入国培认证培训中心ISO系列公共选修课程2门。制定《关于深化实践育人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实践育人模式改革。修订《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指导性意见》。

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改进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实施二级学院党建和事业发展综合考核。其中,党建部分主要考核目标管理中党建与学生工作2个方面的目标任务;事业发展部分主要考核目标管理中教学、科研、师资、资产4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岗位设置调整方案获得上级核准,教授、副教授设岗比例分别提高至11%30%

后勤综合改革顺利完成。制定《滁州学院后勤综合改革方案》,适应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面向社会购买服务的要求,优化重组后勤机构职能,合理配置后勤服务资源,创新后勤服务管理模式,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后勤管理与基建处下设基建科、绿化与维修科、房产与能源管理科、办公室。撤销原后勤集团,成立后勤服务中心,主要履行后勤服务监管职责,不再从事经营业务,实现由自办后勤为主向选后勤、监管后勤为主的转变。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学校章程全面实施,加强章程学习、宣传、实践和督促落实,依据章程管理学校。制定《滁州学院制度规范全覆盖工作方案》,以章程为依据,清理升本以来制度和规范性文件,484项,其中保留246项、废止92项、失效17项、修改104项、制订25项。制(修)订制度34项。主动公开信息1041项,公布实施公共服务清单。

管理方式改革得到优化。改革学生缴费方式,“网上缴费平台”投入使用。简化财务报销流程,实行审核、制单一体,提高服务效率。改革政府采购方式,拟订货物、服务类项目和5万元以下零星工程项目定点采购方案。设置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开放基金,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申请,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将设备利用率与教师工作量挂钩,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制定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暂行办法,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有偿使用。开展大型仪器设备资质认证。

六、加强内涵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专业建设积极推进。围绕地方支持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成功申报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个应用型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网络与新媒体、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经济统计学、审计学5个应用型专业开始招生。制定本科专业评估实施方案,完成6个重点建设专业试评估工作。

校企合作得到加强。新增“达诺食品班”“宇祺学前教育班”“金禾食品班”、康佳学院(康佳班)、格网班、“受恩智慧养老与健康学院”等行业学院和校企合作班6个。新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3个,校外实习基地实质性使用率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实践教学深入开展。开展实践教学专项检查16次。继续组织开展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校内15个学院、7229人次参加;41名学生赴台湾高校开展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接收合肥工业大学学生20人。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4187项,其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特色专业1项、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示范项目5门、教学研究项目20项、教坛新秀4人、教学名师3人、教学成果奖4项、教学团队2个、名师(大师)工作室2个、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个、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3个。立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3142项;结题验收353项。完成1240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和振兴计划部分项目结题验收和1363项年度检查验收。

教师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举办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首届微课教学比赛,分别有18名、33名教师获奖。举办首届青年教师微格训练营,帮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举办“名师论坛”“教学沙龙”等10余场次,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完成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工作。

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强。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将系(教研室)与党支部有机结合,完成基层教学组织调整工作。制定系(教研室)工作制度,明确基层教学组织职责。加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队伍和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督查百余次,在教学督导和质量改进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七、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科研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学科建设得到加强。将学科建设摆在学校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平台”的要求,引导教师进学科、进平台、进团队。与安徽理工大学签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教授被遴选为该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完成5个校级重点学科和4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年度验收考核工作。

科研氛围更趋浓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来校举办学术报告、讲座100余场次。各学院举办全校或本单位学术讲座30余场次。高质量举办“信息化与应用型研究”学术研讨会等。邀请专家开展专利申报指导。成功举办首届专利大赛。

科研项目成果丰硕获批各级各类纵向项目11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1项(全省同类高校唯一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项(位列全省同类高校首位)、国家艺术基金1项。科研到账经费突破2000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721万元、产学研合作项目经费1325.9万元。李虎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霞教授以我校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批国家专利8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2项。4项科技创新成果入选2016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发表二类以上论文108篇,其中被SCI收录33篇、EI收录19篇。

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与台湾受恩公司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校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完善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完成中心开放基金评审和中期检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协同中心开放基金项目9项。获批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7项,组织开展江淮分水岭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研,形成成果汇编。

社会服务持续深化。学校与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33项,到账经费1325.9万元,占科研到账经费的63%。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任务。“滁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工作”等2项社科课题成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学校荣获高校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被评为全省社科联“三项课题”研究活动先进单位。对口帮扶定远县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深入开展教授博士进企业活动,400余名教师深入基层、服务企业。举办市直改制企业职工技能、市初中校长任职资格、琅琊区民办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来安县中小学教师任职能力提升、地税干部培训等533660人。组织2000余名学生圆满完成滁州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工作。

八、持续推进人才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人才工作富有成效。引进教师60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48人。柔性引进高水平人才17人,外聘兼职教师252人。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生物学、化工、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7个一级学科获批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晋升教授5人、副高级职称(含校聘)35人,评聘中级职称(含校聘)85人。制定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成立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开展博士后培养工作,1名博士进站工作。成立“滁州学院省级本科高校理工类教师应用能力发展中心”,举办全省本科高校物联网工程和GIS专业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研修班,培训省内外高校青年教师116人。获批省“留学人员创新项目择优资助计划”重点项目1项。

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推进“博士化”工程和“双百”“双证”“青蓝”计划,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育培训计划,其中,在职读博16人、国内访学10人、短期培训75人、国(境)外研修42人、单科进修4人、挂职锻炼114人。建设教师社会实践基地31个。获得博士学位返校工作4人。认定具备高校教师资格67人,资助取得中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47人。完成首批“双能型”教师聘期考核和续聘工作,认定第四批校内“双能型”教师93人。完成新进青年教师及导师考核64人。完成挂职锻炼期满考核63人。

九、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招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生教育管理扎实有效。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将二级学院团总支书记与党总支秘书岗位分设,选优配强团总支书记,更好地发挥学生工作队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坚持立德树人,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防范不良网络借贷风险等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立学风动态跟踪和反馈机制,开展校院两级学风督查,发挥教学督导组和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作用,加大对学生上课、自习和晨跑的考勤和巡查力度,加强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教育。开展考研辅导报告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结对帮扶推进会、学习型寝室创建、无手机课堂倡议等学风建设活动。通过召开学生表彰大会、经验交流会、优秀校友专题报告会和优秀学生事迹宣传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29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553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27名学生被评为省级品学兼优毕业生。3名学生获得“安徽省优秀大学生”称号。78个班级被评为校级“优良学风班”,25个班级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标兵班”。32个班级被评为“书香班级”,100名学生被评为“读书之星”,10名学生获检索大赛奖,12名学生获“最美读书人”摄影奖。

招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进一步完善“招、培、就”联动机制,不断优化招生咨询服务、专业选择、学籍学位管理、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机制,生源数量充足,质量不断提高。录取普通本科4310人、专升本159人、中职对口招生331人。文史类专业录取最低分高出省控线8分,理工类高出5分,投档分排名较上年均提高了1000余名次;本科新生报到率达98.94%。新增学历教育学生3006人。深入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就业创业宣传,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以及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举办各类招聘会100多场,提供就业岗位近9000个。2016届毕业生4449人,年终就业率达96%;专业对口率82%。其中,250人考取国内高校硕士研究生,22人赴国(境)外高校深造;143人考取“专升本”;13人被录用为“特岗计划”教师;8人参加“西部计划”;1人通过“西藏公务员专招”,3人考取选调生,51人自主创业。麦可思公司跟踪评价结果显示,毕业生在滁州就业占20.05%,在安徽就业占58.3%,在长三角就业占91%,毕业生就业面向符合学校融入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在信息技术服务、制造建筑、批发零售、教育行业就业占75%,总体符合学校以工管为主的学科专业定位。

学生资助工作深入开展。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实地走访7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资助工作检查,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累计发放各级各类学生资助金总额达3858万元,切实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其中国家助学金、师范专业奖学金、校级困难补助、双困生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14865人次1404.71万元;减免学费4826.3万元;办理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6064.55万元;获得社会捐赠51480.1万元。

征兵工作有序开展。调整征兵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征兵工作站,协调统筹征兵工作。加强教育引导,通过举办启动仪式、征兵座谈会、优秀士官报告会、优惠政策咨询会、主题班会,印刷新生入伍宣传单等方式,将优惠政策、报名流程宣传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应征。56名学生参军入伍,其中直招士官2人、义务兵54人,位列全省高校前列。

十、加快校园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校园建设积极推进。完成会峰校区扩建新区建设规划调整工作。滁州正大有限公司地块土地征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完成此地块拟建学生公寓规划设计工作。4.4万平方米的会峰校区综合实验楼开工建设。琅琊校区72间平房地块教职工公寓楼建设完成主体结构验收,此项目获得滁州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称号。完成回迁户选房购房和房款测算工作。此地块剩余户搬迁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完成会峰校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超市、校医院、汽车检测线工程、旅游专业实训实验室和琅琊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以及建设简易非机动车停车场、学生公寓、会峰校区三角地带环境等维修改造工程。加强校园环境绿化整治,增加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种植苗木1.8万株。

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制定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信息化办学定位落实。完成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平台(二期)部分实验室门禁、机房管理、视频监控等设备安装与调试,资产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升级,基于校园微信公众号移动应用平台,会峰校区密集区域无线网络建设扩容和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扩容等项目建设。

资源建设得到加强。新增教学实验和学生实践活动用房1550平方米。新增1779台套2084.6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新增纸质图书30969册、期刊合订本4200册,馆藏总量达117.5万册。完成100万电子资源采购,馆藏数据库达到23个。图书馆入馆总人数73.06万人次,图书流通量达19.4万册,电子资源访问量1573万人次档案资源功能进一步发挥,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十一、优化行政管理工作,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资产管理:完成“提升计划”“振兴计划”项目、会峰校区综合实验楼、琅琊校区72间平房地块教职工公寓楼和校内采购等各类采购项目1321.08亿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调配资源,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完成年度资产报废处置和国有资产清查主体工作。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化工分析测试中心”等4个院级平台通过中期验收。

财务管理:积极筹集日常运转经费。科学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强化预算管理,加快预算执行,在省级55个预算单位中位列第一方阵。合理调度,调整经济科目,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完成2017-2019年三年滚动财政规划暨建立2017-2019预算项目库上报工作。

监察审计:加强对干部聘任、招生工作、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评奖评优、学术诚信、奖助学金评定、基建工程、招标采购、各项收费、经费使用等监督检查。开展基建维修工程项目跟踪审计61项,送审金额2433.7万元,审减258.3万元。认真排查、核实、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

后勤管理:完成会峰校区超市招标,启用琅琊校区快递中心。加强对托管服务项目监管,提高服务质量。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编制“十三五”节能项目库,建成节能监管平台(一期),学校荣获首批“安徽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称号,获得省教育厅“十二五”期间节能工作考核“优秀”等次。后勤服务中心荣获“安徽省高校餐饮行业先进集体”,2名同志荣获“安徽省高校餐饮行业先进个人”称号。

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督查大整治工作,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印制安全手册4000份,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开展禁毒和校园防暴防恐宣传,举行防震防空防火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开展校园内乱养家禽、乱堆乱放杂物,违规养犬、饲养宠物,摩托车、燃油助力车专项整治。加强物防、技防建设,新增监控探头、配置灭火器、维修消防标识标牌和室内外消防栓。加强校园巡逻、门卫管理、交通管理和值班,校园秩序良好。

十二、推进开放办学,国(境)外交流合作得到深化

两岸交流与合作持续拓展。功出访台湾6所高校和部分企业,与台湾淡江大学签订“姊妹校”合作协议。与台湾淡江大学、实践大学等高校及学术团体在台成功举办第三届皖台物联网研讨会。与台湾高校企业互访不断,与台湾受恩养老服务公司共建“受恩智慧养老与健康学院”、“受恩智慧养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派96名师生赴台高校开展暑期小学期、专业进修、课程研修和讲学、访学。接待90名台湾专家学者和师生来校开展学术交流、项目研究、校企合作。成功承办“台湾青年学生徽文化夏令营”活动。

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与美国南达科他州立大学达成“4+0GIS合作办学意向,与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开展工商管理硕士“6+7”课程合作。20142+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13名学生赴韩学习;接受韩国韩瑞大学31名师生来校进行文化交流演出;1名学生获得全省第九届韩国语演讲比赛一等奖。选派55名师生赴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等高校研修、学习。接收6名韩国留学生来校学习。接待“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70余名师生来访,接待马来西亚和韩国等国家高校代表团来访147人次。

 

责任编辑:卞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