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过去了。虽然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晨跑的制度仍在继续坚持,奔跑的态势仍在激扬向前。
20年的坚持实属不易,20年的成绩令人欣喜。20年来,学生晨跑锻炼共720周、2880天,参加晨跑活动的学生数达85362人,平均出勤率达89.3%,发放晨跑卡341448张。如果将这些晨跑卡累叠在一起,高度将达
在晨跑锻炼制度实施2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一制度的发起人、现任校关工委主任、时任学生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宋发友。
【开展晨跑,创新之举】
在晨跑锻炼制度实施前,滁州学院晨练施行的是早操制度。每天清晨,学校广播台播放《起床号》音乐,半小时后全校学生集中到运动场,在各系部党总支书记、辅导员、
做一套广播体操的时间很短,10分钟都不到。因而那时的晨练时间多耗在等人、清点人数统计出勤率、整队等早操以外的环节上,还经常出现系部领导和班主任到学生宿舍“请”学生起床的现象。
“早操晨练制度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出勤率很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宋发友说。一天之际在于晨,如何有效改进学生的晨练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早晨这段宝贵的时光呢?宋发友在苦恼之后,陷入沉思。后来通过考察,在借鉴其他高校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他决定对晨练制度实施革命性变革——变“早操”为“晨跑”。
宋发友说:“刚开始实行晨跑制度,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但是没有一个人否认这个制度。后来,出勤率的不断提高也证明了实施晨跑制度的正确性。”
20年来,晨跑制度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晨跑学子那富有蓬勃朝气、充满生机活力的队伍越来越大,那矫健奔跑的动人身姿也越来越美。
【晨跑廿年,成效明显】
从最初的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到学生处处长,再到后来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党委副书记,宋发友对学生工作很有感情,对学生晨跑更是饱含深情。从开始施行晨跑到他2005年初退休的那十几年间,宋发友在每一个开展晨跑的早晨,除了出差和生病外,他都要亲自到学生晨跑的线路上走一走,到晨跑签章的值班地点看一看。
宋发友说:“我虽然退休多年,但还是偶尔会去运动场看看学生的晨跑。”他告诉记者,晨跑锻炼制度之所以能坚持20年,最主要的还是其益处多多,且为广大师生普遍认可。
一是学生晨练出勤率大大提高,而管理人员大大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1千多名学生做早操,就需要数十人参与组织管理,且学生的出勤率较低,平均只能达到60%左右。而如今1万多学生晨跑,仅只需2-3名管理人员到场,组织勤工俭学的同学执勤、签章就行了,且平均出勤率达到89.3%。工作效率的提升不言而喻。
二是学生的纪律观念得到明显增强,早起习惯逐渐养成,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过去出操时,自觉性差的同学不按时起床,上午第一节课总有迟到或旷课现象。实行晨跑锻炼制度后,由于相关配套考核机制科学缜密,学生一下子从“要我起床”转变为“我要起床”,自觉性和纪律观念明显增强,迟到、旷课现象也基本杜绝了,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还有许多学生早起晨跑后,就不回宿舍了,而是去早餐之后再去早读,养成了早起的习惯、读书的习惯,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是促进了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年一届的学校运动会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师生积极参与,但这对于“终身体育”的要求和愿望来说,还是有不小差距的。晨跑锻炼制度的实施,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促进了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正因为如此,学校还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校医院的统计数据也表明,长期坚持的晨跑锻炼,使学生的体质逐渐增强,就诊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在运动会上的破纪录现象也是越来越多。如今年的运动会上,共有55人次打破了27项校运会纪录,创历史之最。
【规范管理,和谐发展】
20年来,晨跑锻炼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在晨跑卡上所签的印章,五套轮换使用,有效阻止了少数同学私自刻章、补章等作弊现象的发生。由于组织有序,20年间的晨跑,从未出现过一例安全事故。
宋发友动情地说:“这真的很不容易!”他认为,这其中,领导重视是关键,相互协作是前提,规章制度是保证,措施得力是核心,缺一不可。
少数同学对晨跑持消极态度,宋发友对此不以为然。他说:“如果一个学生连早晨这短暂宝贵的时间都把握不住,谈何去好好学习、全面发展?”晨跑锻炼成绩与个人综合测评、班级综合测评、班主任考核都有挂钩。他呼吁同学们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参加晨跑锻炼,自觉遵守晨跑规定,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是的,让我们一起——
迎着朝阳奔跑,向着成功进发!
终审人:王诗根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