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关于做好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校政教〔2016〕33号)

文章作者:时间:2016-07-01浏览:1266

 

各院(部)、各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滁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规划(2013-2017年)》(校政教〔201426号)、《滁州学院关于印发2016年“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年”活动方案的通知》(校政教〔201617号)等文件精神,学校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为主题设置各类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范围与限额

(一)课程综合改革项目

100门左右,建设周期2年,建设经费1万元;从专业核心课程中择优推荐,每个专业限报2门,作为课程负责人每位教师限报1门。

(二)教学团队

8-10个,建设周期3年,建设经费2万元;本年度主要资助创新创业类指导团队建设,每个院(部)限报1个,跨院(部)团队申报不受限制。

(三)教学研究项目

50项左右,建设周期1.5年,建设经费0.3万元;本年度应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或“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实践育人模式主题进行申报;各院(部)和有关部门的推荐限额详见附件1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课程综合改革项目

通过该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评价、教学质量与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通过学校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向在校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逐步实现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1.课程内容:申报课程应为在招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提高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为重点,积极引入行业、职业技术标准,将产业共性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明确课程目标与价值,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组合与衔接。

2.课程师资:申报课程应组建课程小组,至少有三名能胜任课程教学的教师。课程小组在院(部)及所属系(教研室)的领导下,定期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说课、评课、示范教学、教学观摩等活动。

3.教学模式与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学生认知方式和学习需求,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成果,深入推进问题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在线教学、双师同堂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申报课程应至少运用三种以上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4.考核评价:课程考核实施形成性考核和多元评价。申报课程至少应有四次阶段性考核,包括单元考核、期中、期末考核、实践环节考核等,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做实平时考核,做好平时考核记录,将平时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结合起来,按照一定比例合成,形成课程的最终评价。积极推进将技能测试、学科专业竞赛、学术论文、职业资格证书、专利和成果等纳入课程考核体系,探索“以赛代考、以证代考、以成果代考”等课程考核新模式。

5.在线课程资源:申报课程至少应将课程简介、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课程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上传至学校泛雅教学平台(http://chzu.gj.chaoxing.com/portal/),并在建设期内逐步完善、不断更新在线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逐步实现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教学团队项目

通过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团队项目建设,旨在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学科与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创业项目孵化等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1.团队及组成: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以院(部)、系(教研室)为建设单位组建团队;学校鼓励跨院(部)组建团队。组建的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经验,取得过较好的成绩。

2.团队带头人: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原则上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曾具体指导过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并获省级以上奖励,或曾具体指导过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曾具体指导过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或曾多年讲授创新创业类课程并发表过相关论文;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工作要求:团队成员应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积极承担院(部)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建设任务(课程讲授、教材编写、案例建设等),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具体指导学生的学科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创业孵化项目,逐步提高指导工作的水平与质量,确保指导的学生团队能够取得省级以上项目或奖励,力争获得国家级奖励;鼓励教师适时将实践指导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

4.团队运行与管理机制要求:积极探索并建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学校创新创业指导团队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三)教学研究项目

2016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应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或“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实践育人模式主题,结合工作实际自行设计课题进行研究。申报项目应注意查重,避免重复研究;有教学研究项目尚未结题的,此次不予申报;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人限报1项,主持及参与项目的总数不得超过3项。

三、立项程序

(一)课程综合改革项目

院(部)研究确定每个专业申报的课程名称,指定教师填写《滁州学院课程改革项目申报书》;并组织专家逐一审查申报材料,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申报教师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对申报书进行修改完善,提交定稿申报材料给院(部),院(部)审核通过后进行整理汇总并报送教务处。教务处进行审核,提交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审议并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提请校长办公会审定,正式下文批准立项建设。

(二)教学团队项目

由院(部)研究并组织教师进行申报,申请教师填写相应的申报材料,院(部)审核通过后按照申报限额进行推荐;教务处审核并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排序,提交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审议并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提请校长办公会审定,正式下文批准立项建设。

(三)教学研究项目

采取院(部)推荐,学校审核的程序予以立项建设。各院(部)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围绕本年度申报主题,填写《滁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书》,由院(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公示,在规定限额内向学校推荐。教务处进行审核,提交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审议并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提请校长办公会审定,正式下文批准立项建设。

四、申报材料

(一)院(部)申请报告:应包括本年度教师申报项目的基本情况、院(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的情况、推荐项目进行公示的情况以及院(部)保障措施等。

(二)项目申请材料:根据各个项目的具体要求填写申报材料(项目申报书等可从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网站“资料下载”中自行下载填写)。

(三)项目申报汇总表各院(部)按照项目类别对申报项目进行整理汇总,填写《滁州学院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汇总表》(见附件2)。

720日前,请各院(部)将以上申报材料各1份加盖公章后以院(部)为单位送交教务处教研科(行政楼303室),不单独接收教师个人申报材料,电子材料(申报书命名规则:项目名称-负责人或申请人姓名-院部规范简称.doc)由院(部)整理汇总后打包发送至邮箱zlgc2013cz@126.com,逾期不再接收。

五、有关说明

1.各院(部)应认真组织学习,广泛宣传,发动教师积极申报。

22016年度各类项目申请书有更新,请从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网”的“资料下载”中自行下载最新表格填写。

3.根据《滁州学院关于已结项质量工程项目经费管理的通知》(校政教〔201631)文件要求进行经费结转项目不得重复申报校级教学研究项目。

4.教育厅关于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的文件尚未下发,待正式文件下发后,将另行组织申报。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莉、王果

联系电话:35100133510848

 

    附件1:2016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推荐限额.docx

      附件2:滁州学院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汇总表.xlsx

     

滁州学院

2016629

终审人: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