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学生刘涛热衷网络问政凸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文章作者:学通社记者/马苗苗 见习记者/余凤仪时间:2011-12-07浏览:751

公开发行的《网络舆情》杂志在1114日出版的2011年第86期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浅谈微博问政对社会管理的四个新作用》的文章,引起了网络和社会的关注。文中从官民互动的新桥梁、权力监督的新媒介、政府决策的新导向、群众工作的新样板四方面,深入阐述了微博问政的巨大作用,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赞同和认可。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08级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刘涛。

 

《网络舆情》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人民网》主办,是国内第一家网络舆情刊物,发行服务的对象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层,其中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服务对象。旨在帮助领导干部“读网”,梳理和客观呈现互联网上的热点舆情以及多种意见构成,包括网民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反馈,对地方施政和行业发展的评价,互联网上的社会思潮,专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见解。

一个在校大学生的文章怎么会登上了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服务对象的《网络舆情》杂志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刘涛。

初次问政,小有收获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网络问政这一热点问题也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200911月,对于大二的刘涛来说异常欣喜。他在家乡亳州的一个网络市民论坛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以“与亳共舞”的网名为亳州的发展建言献策。没想到的,就那几百个字码的建议,受到了亳州市政府信息办主任的赞扬和肯定,并与刘涛本人取得了联系,邀请他作为网民代表,列席当年的亳州市“两会”。虽然由于与期末考试的时间冲突,他放弃了回亳开会的机会,但这件事情在刘涛心中起了不小的波澜。

 

 “我一定要把网络问政进行到底!”带着这份信念和执着,刘涛经过调研,先后在各级网络媒体和政府网站上发表了80多篇文章约合6万余字。其中,多篇文章还发表在《人民网》、《中安在线》等中央与地方网络媒体上。

溯本求源,责任使然

对于很多人来说,网络问政过于遥远,就算是当代大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关注和积极建言。刘涛却非亦然,他说:“网络问政是一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最大、最好、最有效的体现。作为一个大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

在刘涛看来,网络问政是一扇窗口,拉近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走进去就会发现我们每个人离政治并不遥远,而且网络问政有着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言践行对社会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作为公民有义务为国家和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0113月,在参加“聚焦安徽十二五,助力崛起献良策”安徽经济发展“金点子”网友征集活动中,刘涛提交了《“用工荒”,安徽何以不用慌?》、《抢抓“一号文件”新机遇》两条建议,获得鼓励奖。意想不到的是,活动结束后,省委督查室副主任郑遇敏一行2人,专门对刘涛进行了回访,对其心系安徽、为安徽发展献言献策的赤子之情给予了高度评价。“这让我觉得自己和高层领导的距离拉得那么近,我想这正是网络问政的巨大魅力”,刘涛说。

另外,在两次受邀参加亳州市政府召开的网民座谈会上,作为唯一一名大学生的刘涛听到了更多不同的声音,如何去看待问题、如何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无疑是给刘涛的一次思想洗礼,对问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刘涛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知识学习与经济社会发展应用联系到一起,做到学以致用,为家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献一份绵薄之力。网络问政无疑搭建了这一有效桥梁和纽带。“真正做起来其实很简单,各地政府网站都设有‘市民论坛’或‘领导信箱’等栏目,直接在论坛上发帖或者给信箱里发电子邮件就可以了。”

艰辛付出,无怨无悔

网络问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写出被广大民众认可、党委政府赞成的高质量建言文章,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背后不仅需要大量的资料查阅等辛勤付出,更重要的是要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加强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宏观把握能力。

刘涛进入大学后不久,通过老师和学长们的指导,结合个人实际,很快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他认准了以后要考公务员。为此,他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泡在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书籍,包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中国改革三十年》等,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知识的储备、眼界的开阔、思维的拓展,也为他后来参与网络问政奠定了基础。

各地区条件不同、情况各异,所建之言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刘涛说,每一次建言之前,他都要查阅大量的当地材料,包括地域情况介绍、当地“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当地的“十一五”总结报告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只有与现实结合紧密的建言,才有可能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当然,网络问政不能轻率地问,更不能胡乱地问,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过程,是一个深思熟虑、钻研思考的过程,也是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发展实践的过程,其中的付出与艰辛可想而知。刘涛在今年10月参加湖南省的“三问”(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活动中,写了一篇题为《发展民营经济要“五手抓”》的建言被采纳,并被以内参专报的形式呈送省委领导阅示,以供决策参考。为了写就这篇文章,他查阅了湖南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湖南省几十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等诸多资料,然后寻找浙江、广东等成功的模式和样板,将他们作对比分析,一点一点地归纳总结。

当问及对这样的“官样”材料是否感觉到吃力和枯燥时,刘涛笑着说:“真的没有!自己平时对这些一直都比较关注,也注意收集相关很多资料,与自己的专业课学习结合得也很紧。”刘涛说,他已经“乐在其中”了。

 

今年以来,他还先后参加了《人民网》举办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型征文活动”,发表了《搭建网络问政新平台,助推社会管理上水平》;参加了重庆市江北区“全球问计金点子”征集活动,提交了《五项举措助推江北城市科学发展》、《大力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两条建议,目前已通过初选进入全国200强,最终结果仍在评定中。

 

终审人:王诗根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