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学雷锋: 滁州学院大学生持续8年开展爱心家教

文章作者:施璇时间:2012-03-19浏览:306

在滁城有这么一群志愿者:8年来,他们每周义务为社区贫困学子家辅导功课,用知识传递力量,用爱心点亮希望;8年来,他们一届又一届地传递着爱心接力棒,通过与西门街道办事处合作,300多名志愿者已让近300名学生获得帮助。他们不只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一代,还是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的一代,更是将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的一代,他们就是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们。

风雨无阻,捧着真心来

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摆脱命运桎梏,通过知识改变人生,2004年,滁州学院外语学院和西门街道办事处建立联系,动员学生担任“爱心家教”的志愿者,每个周末义务为社区贫困家庭孩子辅导功课。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爱心家教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奉献爱心,服务社区,学有余力,回报社会,弘扬志愿精神,为社会奉献一片爱心……”每位外语学院大学生进入校门的首堂课就是接受“志愿服务”洗礼。只有经历严格的竞争选拔、考察以及一番庄严宣誓后才能加入“爱心家教”志愿者队伍。

 

2004年的14名志愿者到2011年的72名志愿者,8年来,共有300多名大一新生义无反顾的接过学长们手中接力棒,坚持将“爱心家教”品牌发扬光大,用一颗颗真心、爱心默默服务奉献着社区基层。

从滁州学院会峰校区到西门街道办事处社区,要横跨滁城南北,骑自行车最快要50分钟,坐公交也要40分钟。志愿者们大多不是滁城人,刚开始不认识路,走错路、迷路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候时间来不及就自掏腰包打车赶往学生家里,争取不落一堂课,不浪费一分钟。

看到这群纯真热心肠的大学生们,家长们经常要留吃饭,或给他们送东西,却都遭到了志愿者善意的谢绝:“我们有规定,不吃人一顿饭,不收人一分钱。”外语学院团总支副书记胡娜老师告诉记者,“无条件、不计报酬,是志愿者们需要培养的重要品性,他们用实践履行着承诺。”

春风化雨,孕育桃李园

家庭的贫困和不幸往往会给孩子心灵留下创伤,不少孩子自闭内向,不愿与人沟通。如何找准切入口,接近温暖孩子们的心灵,对于刚刚走入大学的志愿者们是个不小的难题。

吴羽凡(化名)的父亲长期卧病在床,母亲每天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小羽凡。小羽凡性格内向,极少言谈。志愿者徐冰清去辅导两三次后,也不见孩子开口说几句话,这让她心急如焚。在一次接触中,徐冰清发现小羽凡喜欢上QQ聊天,便偷偷加了他的QQ号码和他在网上聊了起来。没想到,徐冰清倒和小羽凡成了无话不说的网友,从布置作业、帮助解题到谈兴趣、谈理想。生活中,羽凡也越发信任亲近冰清姐姐,还会悄悄告诉姐姐许多“小秘密”。

志愿者曹银环经常教育所教学生王鸿志,“你的爸爸妈妈一定是希望你有鸿鹄之志,才给你取了这个名字,你要牢牢记住,不要辜负他们心愿。”知道小鸿志喜欢看柯楠丛书,就鼓励他努力学习,还和他拉勾约定,只要考到班里前3名,就从学校图书馆借柯楠给他看。

带学生来大学校园逛逛,让他们体验大学生活,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抱负;陪学生一起玩网络游戏,以平等身份交流交心;和学生一道学习新概念英语,教学相长,提升自身专业水平。8年来,西门街道办事处所辖社区里近300人次的贫困学子接受了“爱心家教”春风化雨地呵护。“爱心家教”不仅仅是辅导学习,更多的是指引陪伴孩子们正确成长,温暖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更有许多家长慕名而来要为孩子找个“姐姐一样的老师”。

“参与爱心家教,服务奉献社会,是外语学院学生们的大学启蒙课,也是上的第一堂思想修养教育课。”滁州学院外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邢存海表示,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高校要带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感知社会,奉献社会,回报社会。

 

8年的坚持,既让一批批大学生在参与爱心家教的过程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力弘扬了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精神。滁州学院外语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也因此被省文明委授予“我最感动的江淮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典型。

 

终审人:王诗根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