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穆穆先生应邀到滁州学院讲学,在该校南区水上报告厅作了题为《气象预报漫谈》的科普报告。
报告中,穆穆院士首先以什么是大气层以及气象与气候的关系开篇,继而谈到了气象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回顾了气象预报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中气象预报的工作思路。在谈到有时气象预报不准问题时,他指出,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测误差、模式误差、非线性与复杂性等因素的存在。穆穆院士谈到使用气象预报信息要做好两点,一是要关注预报误差;二是要能够理解并善用概率(集合)预报。在对未来气象预报的发展进行展望时,穆穆院士指出,气象预报在一些问题上都还存在着理论上的突破空间,未来数值预报的主要形式将是集合预报。
整场报告精彩纷呈,穆穆院士将科学理论用通俗语言表达出来,不时带有幽默,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报告结束后,穆穆院士还和有关专家、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安徽省科协副主席程荣朝,滁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波,滁州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许志才、倪阳,滁州学院百余名师生和滁州市气象爱好者一起聆听了报告。
据悉,穆穆院士此次讲学是作为全国科普活动日的一部分,由安徽省科协主办、滁州市科协承办、滁州学院和滁州市气象局协办的系列活动之一。
【新闻链接】穆穆院士简介:
穆穆院士是大气动力学家。1954年8月生于滁州市定远县。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安徽大学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动力气象委员会委员与行星大气及其演变委员会委员。他在天气、气候的可预报性研究方面,提出了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CNOP方法,用该方法研究了厄尔尼诺春季预报障碍,海洋热盐环流对淡水通量扰动的敏感性等问题,在国际学术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责任编辑:清 风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终审人: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