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语言学枯燥乏味,研究久了,人,也会变得没有生机,采访完郝建,记者没有了这种想法。郝建是中文系0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今年她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
她的微笑,给人感觉像个孩子。“我考研准备的比较晚,只是觉得该给自己一个高起点,然后就去考了,抱着试试的态度!”郝建说到考研时十分轻松随意。她本来很喜爱现当代文学这个专业,当她准备考这个专业时发现仅仅本班里就有不下5位考研同学选择了现当代文学,她考虑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又综合了老师的意见,最后选择了语言学这个自己学的还不错的专业,语言学因为枯燥选择的人很少,而郝建自己也比较喜爱。“我觉得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也很重要,不仅仅自己要感兴趣,更要适合自己。”
2007年9月研究生考试报名结束后,郝建才开始投入正式复习准备中。大学期间,郝建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基础很扎实,还拿到过奖学金。
“我平时不是那种很刻苦的学生,成绩一直平平,只是开始考研了才抓紧准备的。”郝建笑着补充。语言学考试涉及的书本有7、8本,还要穿插着看一些历年真题和专项练习,英语和政治要随时背随时记,这么大的复习量一下子摆在面前。“这么大的一块!我就平均切,每天都分到一小块。”郝建做了个大圆圈的手势,用手做刀切蛋糕的样子,“切到每天的任务,一定要求自己完成,不完成不睡觉!”
郝建喜欢去图书馆看书,哪天的状态好,看的快效果也好,回去的也早。“效率高了我10点多就能回去啦!宿舍的同学看电影,我就一边洗一边时不时地瞄一眼。”有时候感觉心情不错,再去宿舍楼的通宵自习室看一会书,状态差了遗留的任务还也绝不拖得太久。
郝建说自己很讨厌英语,她向很多过来的“前辈”们讨教经验时,发现很多都是在英语上吃了亏,所以她还是逼迫自己每天背单词,做难懂的阅读理解,写无数篇作文。说着她拿起复习时用的资料书,记者看到上面有红色蓝色黑色各种颜色的笔迹,划的重点,做错的题目在旁边密密麻麻写了好多补充,还有标明的页数日期,那见证了郝建奋战的岁月。
郝建喜欢在图书馆看书,那里有许多考研的战友可以一起讨论公共课科目,学累了在一起放松放松。寒冷的夜晚,当其他人在暖暖的被窝里睡觉时,她正一边搓着通红的手,一边“啃”着考研书本;当好友们出门游玩时,她却要重复背读着单调的英语单词。看着自己的同学不用每天早起,可以自由玩乐,郝建候也动摇过。
每次这种感觉袭来的时候郝建就稍微放松一下,饱饱地睡一觉或者在寝室看一部搞笑的电影。“有时候真的不想那么多了,过去的成绩啊,有多少人和自己竞争啊,都考虑不到了,只是一门心思的看书。不敢耽误每一天的进度,错了一天,要乱很多天。”
郝建感慨地说,考研需要一个好身体,到争分夺秒的时候才发现病是根本生不起的。她记得有个晚上,她从图书馆回到寝室,洗好收拾好又到宿舍自习室看书,一会儿就感到头晕,看到书上的字都感觉在跳,越来越模糊。当时觉得这么看下去也没什么效果,就回房睡觉了,第二天才发觉自己感冒了。“感冒好耽误时间,我在床上躺了两天,两天什么书都不想看,等病好了发现拖了好多任务,心里好急。”
考试是在2月份,天最冷的时候,还下了罕见的大雪。研究生考试和我们学校的期末考试之间就隔了两天,郝建自己也想不起来到底哪个在前,只记得当时各种各样的考试有很多,还都挤在一起。她说到这里顺手拿了今年的日历翻到2月份,记者上前看到上面的日期都被划了各种各样的符号,郝建指着其中的两个叉叉说就是这两天研究生考试,往前看隔了两天有好多圈,她说那是期末考试。
“那段时间事情很多,很乱,怕自己乱了阵脚,先在日历上分清楚吧,呵呵。”郝建觉得期末考试到了那样一个特殊时期就变得很简单了,心里当时就只有考研,一切在眼里都变得简单起来。
同学们都放假回家等着过年,学校里没有几个人了,天气特别的冷,还下着大雪,她和战友们在学校等着考试,等着最后战役的到来。郝建回忆当时的环境。
“考试的时候裤腿都湿透了,考场特别的冷。卷子一拿到手,连紧张的时间都没有,就是赶紧做,因为要想拿高分就要把知识点答的全面些。答题结束才感觉我的手麻了,脚也疼了。”郝建说那两天的确很难忘,但过去了,也就很坦然,坦然地面对初试成绩,淡然地面对复试。
复试离初试成绩公布只有一个星期。那一个星期她近乎疯狂地看书。“好多东西要看,我都不知道先看哪个了。”不过郝建还是很顺利地通过了复试。
回忆当时复习的场景,郝建感觉不是那么辛苦,就是看书看书,可是真正的真实感受只有当时才能体会。回忆这一路走来,那些日子还历历在目。已不见图书馆里日日蹉跎的背影,台灯下注满落寂的背影。告别复习阶段里的枯燥无味和掺杂在试卷测试里的那份悲喜,那些用汗水描绘的图画,却还在心里播放,像一场无声的电影。
台湾作家罗兰曾有一个“人与框框”的著名论断,“人在框框内久了,就成了‘囚’,人有时因环境条件的限制不能离开框框,可是心可以,心在框框外就是‘思’,人在框内,可以想着窗外的蓝天,可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的确,无论在什么时候,好的心态是不可或缺的,考研亦是如此。只要真实的走过了,只要用心付出了,无论结果如何,也都该是无怨无悔的。
“即使考不上,也不后悔。因为我努力了,挑战了,并且坚持到了最后,这是一种难得的历练,我们会一辈子珍惜。”这是郝建对考研之后的心情。她希望未来一届届考研同学们能够执着地握紧梦想,用青春的汗水让梦想成真,让青春的道路开满梦想的花朵。
终审人: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