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院中文系04级学生武巧玲经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后,被安徽省委组织部选调到基层工作锻炼,这是我院毕业生第一次被选调。
武巧玲是一位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人。中专毕业工作两年后,她历经困苦坎坷,最终考取了我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武巧玲父亲是教师,家中四处摆放最多的就是书,这让她很小就接触到书本,然而天资聪慧的她,初中毕业之际,面对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抉择———念高中或者读中专。
虽然武巧玲父亲是教师,但工资也仅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一下子供其兄妹上大学却无能为力,她只好选择了中专。
怀揣着象牙塔的梦和遗憾,1998年,武巧玲来到了滁州卫校,开始了她护理专业的学习。
“有可能是家里面一直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吧!但我总觉着父母是最疼我的啊!比起我哥,我得到的关爱更多……”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毕竟自己是个女孩子,从事护士这个职业,工作也相对稳定且对自己的健康也会有帮助。”
卫校学习生活倒也轻松愉快,转眼武巧玲便也就踏上了为工作辛勤奔波的路程,也拉开了她不易的生活帷幕。
在滁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实习一年后,武巧玲找到了一份中医推拿工作。虽然中医推拿说是好听,但对一个懵懂世事的女孩来说,怎么也不能适应外界质疑的目光,最终,她辞职了。
之后,她又来到了滁州市一家私人医院,送她的父亲母亲看到当时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很不忍心。“没有工作我养活你!”父亲硬把她带了回家。
不久,她又找到了第三份工作———滁州市东方医疗快递服务有限公司。相对于前二次来说,这份工作是比较稳定也能够被别人接受的,但非常辛苦。可武巧玲最不怕的就是辛苦,怕的是没事干,帮不了家里减轻负担。
工作的那段时间,每周二、周六她都要负责将血标本送到南京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那时正是三伏天,天气酷热。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会将事情干好。一大早,她骑自行车赶到火车站,赶6点47分的火车,下了火车还转两次公交车,等到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再往回赶。
在南京,每次她都会从一排排高耸的法国梧桐旁走过,目光上仰,她从树叶的缝隙中看到大块、大块的阳光———她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怀揣着还有一个没有破灭的梦想。每次经过南京师范大学的门口时,她都会放慢脚步,总感觉十分的失落,仿佛有只黑手一下子把她从天堂拉回了地狱。偶尔,她会在南师大门口伫足良久,眼睛直视着通往校园的路,希望能够走进校园去感受大学里的生活。然而,直到眼睛湿润,她也没有进去……
得知了她的情况,远在北京读书的哥哥赶了回来。在公司门口,兄妹相遇了。“回去上学吧,从高中开始!”哥哥告诉她,“你不会愿意将来就像她那样生活吧?”哥哥指了指在门口的一个正蹬三轮车卖苹果的胖胖的大妈。大妈脖子上搭了条湿毛巾,面颊上满是晶莹的汗珠。
工作是没有贫贱之分的,可是武巧玲也从没想过若是自己过这样的日子会怎样?生活的艰难与辛酸就这样呈现在她的面前,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那个夜晚,武巧玲一夜没合眼。“如果还要回去上高中,我这四年的时间不是白白的浪费了吗?读完高中就一定能考上大学吗?到时候没能上大学工作又丢了又该怎么办?”……许许多多的问题在她的脑子里盘旋……
武巧玲的人生面临着新的转折,2003年,在亲戚的引介下,武巧玲来到了滁州市,从高二开始补习。哥哥告诉她说,“你一定要珍惜读书的机会,生活是艰辛的,但改变命运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里。”
施集中学是个普通的乡镇中学,教学设备和生活条件都比较简陋。“我要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武巧玲对自己说。
因为工作过的缘故,刚到班级,同学们误认为她是被重点学校开除的小混混。为此,武巧玲努力学习,终于在第一次月考时考出了年级第三的好成绩,这对它的鼓舞很大,她是没有读过高中,而且丢下书本已经两年了。在一次月考中,她写了一篇名为《假面人》的作文,叙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走出了同学和老师怀疑的目光。
武巧玲倍加珍惜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数学在所有科目中对她来说算是比较难的一门课程,她借来高一、高二的课本把题目一题一题的写在本子上,连问答题都没放过。做完后向老师借来教师用书一题题对答案,那是真正的“啃”书本。
每天晚上将近12:00她才回到宿舍,然后用冷水洗脸,打消困意,接着温习功课,有时都到凌晨二点多,而早上不到五点又爬起来背单词。
那段时间最让巧玲感到刻骨铭心的就是去食堂吃饭,为了节省开销,武巧玲吃一块省一块,哪怕仅仅只是五毛钱,她也尽可能的节省。
2003年高考时,武巧玲的父亲出了车祸,她父亲躺在病床上对家人说:“就算我不在了,也一定要供巧玲上学。”这对武巧玲触动很大,当时她心里只有一个目标,考上大学,给家人一个交待……
2003年夏,武巧玲参加了第一次高考,但她仅考了387分。在家人的支持下,武巧玲决定复读。
又是一年艰难的生活,2004年,武巧玲再次参加了高考,因为是第二次参加高考,她的压力很大。用她的话说:“自己年纪很大了,不能再耽误了……几次遇到以前的初中同学,她们不是拖家带口,就是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散步。像我一个女孩子,没有多少青春可以浪费!”
高考前夜,武巧玲一夜未眠,深怕自己再考不上,她一个人站在阳台上,向远方看了很久,突然她想起了自己桌子上刻画的“东南”两字。那是她的理想———东南大学。
然而事与愿违,武巧玲只刚过了本科线。“虽然与自己的理想相差较远,但我毕竟是考上了。能有一个学上,我已经是很满足了,更何况是滁州学院本科。”武巧玲满意的说
武巧玲更加珍惜大学四年的光阴。大一,她是班里的团支书,大二时,她又被同学选为班长。最终,在学校本次选调生聘任中,她脱颖而出,成为我院第一批选调生。
武巧玲始终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所以在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仍感到很欣慰。现在同学们为了工作四处奔波,而自己却可以享受这最后的大学时光。就在前两天,有老师还鼓励她说:“到岗位上要好好干啊,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定会好好干的,作为我院第一批选调生,我不能给咱们的学校蒙羞啊!”
“无论干什么事都应该认真、要认真去做,即使让我刷马桶,我也要刷的比别人干净。这就是我,一个普通的乡下丫头……”武巧玲对自己说。也许,这就是她对自己人生的哲理的思考。
终审人: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