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马莉莉,女,安徽蚌埠人,中共党员,滁州学院外语系2009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于2007年作为滁州学院学生代表出席安徽省第七次学生联合会大会。2009年6月参加“西部志愿服务计划”,前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第二中学支教至今。以下是她撰写的支教感受,特此编发,希望对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所启迪、有所教育。
简单 纯粹 快乐
——我的云南志愿服务工作随感
滁州学院外语系2009届毕业生/马莉莉
2010年的第一天,我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回顾过往。悄然逝去的2009踏着新春的脚步挥挥衣袖,留下我们,站在时间的边缘,观望、思索。
那一天,我永远记得——
说实话,生活在德钦县城的那段日子,我并不是很开心。这一点,我从不讳言。曾经开诚布公跟团委工作人员谈过,还有志愿者前辈,推心置腹。在德钦生活的那25天,我完全找不到归属感。住在一中高中部的学生宿舍,伙食自理,生活倒也算如意。只是,心里很清楚,我们还要搬“家”。我明白,那不是我的地盘,我只是个外乡人,是个过客。我就好像一个旅人,孤独地站在墙垣上,看城里城外,不知所往。学校尚未开学,我的家在霞若,二中才是我的地盘。盼望着,盼望着,能早点到家,只是家中无人,也没办法啊,学校9月初开学,老师都不在。左撑右挨,忍不住,还是先去看看吧。26号一早,辞别团县委,告别志愿者,在惜别与祝福的目光中,晓燕、勇明,我们即刻动身,向终点站进发。向我们的家迈进——德钦县第二中学。
在旅馆闷了十天之后,9月4号晚,我们踏着暮光,终于进驻校园。此刻,我在二中,尽管天色阴沉,早已看不清。丢下行李,直奔会议室,所有教职员工都在,倒挺热闹,还有上海嘉定区定点援建的五位
开学第一周,新生报到,军训中,烈日当头。七年级英语从字母教起,很多孩子基础很差,甚至根本没有基础,这一点比较麻烦。至于历史,我并不内行,但是我会尽力。说真的,以前还真不知道,当老师原来这么辛苦。80天,到我真正从副班主任职务上退下来的
因甲流被隔离的那段日子里,我努力让孩子们过得轻松。
究竟是哪一天,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是晚练量体温,有个孩子突然跑上讲台,站在我面前,一脸严肃地说:“Miss Ma,我们对你有个要求!”“What?”我一惊。“你也快去打一针吧!”细心的孩子们,原来早已看出我不太舒服。是啊,抗击甲流的那段日子,所有的班主任都很累吧!
没错,11月的第8天,就是从那天开始,生活开始变得半原始。电,只有晚上才会有,孩子们很辛苦,点着蜡烛上晚读。38天之后,情况并没有好转,我们的生活完全进入原始状态。连续96个小时,停水断电,一切都变得不可预知,我们开始期待,期待暗夜之后的白天。终于,电来了,生活回归半原始,直到现在。
2009年12月09日上午第一节,七年级70班英语公开课。
无论甲流,还是断电,教师生活一切正常。教学工作,按部就班。本学期三次月考,一次期中考,卷面成绩,我个人都比较满意。比起分数,我更注重对孩子们语言能力的培养,语音语调非常重要。
除了教学,除了孩子,我们的党组织生活也丰富多彩,不仅有组织生活会,还有学习材料,科学发展观读本,学习心得体会撰写等等,形式多样,细致入微。
走出大学,走进中学,同样的是校园,不同的却是此刻的心情,以及体验心情的人群。时刻铭记:现在,我是老师,我要努力做好老师。四个月的学校生活,很简单,有孩子们的陪伴,我很开心。看着他们单纯的举动和纯真的笑容,真的觉得很幸福。过去的这四个月,在霞若,我们朝夕相处,生活快乐更淳朴。过去的那五个月,在德钦,我们惺惺相惜,日子简单却充实。过去的过去,我们走完了2009,坦坦荡荡;现在的现在,我们迎来了2010,昂首阔步。
志愿者,作为志愿者,我们是简单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志愿者,作为志愿者,我们是纯粹的,兢兢业业,忘我为你。孩子们,谢谢你们,让我成为“德钦二中第四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相信我,为了你们,我会更加努力,在未来的岁月里。
二〇一〇年一月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第二中学
终审人: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