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要闻

5·31“世界无烟日”:滁州学院大学生签名“拒烟”

文章作者:学通社记者/王艳 车园园 陈鸿飞发布时间:2010-05-31浏览:498

2010531,是第23个“世界无烟日”, 今年的主题是“性别与烟草——抵制针对女性的市场营销”。当天中午,滁州学院大学生通讯社在该校南区发起“拒吸第一支烟”大型签名活动。活动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签名者踊跃

【世界无烟日:抵制吸烟的全球呐喊】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大量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因素。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198711月建议将每年的47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自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3120035月,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19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第一个限制烟草的全球性条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为在全球控制烟草危害,共同维护人类健康提供了法律框架。

中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每逢“世界无烟日”都开展相关活动,提醒国人吸烟有害健康,呼吁吸烟者主动放弃吸烟。1998-2002年,我国在浙江嘉兴地区开展了中国/WHO以控烟为切入点的“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力促“无烟学校”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生效后第一次举办的奥运会,禁烟成效显著,第一次开成了“无烟奥运”。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力倡环保、低碳、健康,全力打造“无烟世博”,赢得全球关注和好评。

【校园现状扫描:烟民真不少】

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青少年吸烟人数高达5000万人,青年学生是个较大群体。记者在滁州学院采访发现,校园内的大学生烟民的确不在少数。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孙敬章同学说,他的朋友和同学当中,吸烟的人还是挺多的。体育系的小张同学则说,他们宿舍的六个人全都是烟民。

“我平时没有吸烟的习惯,但是偶尔也还是会接过室友递过来的烟”,中文系新闻学专业的沈璠璠同学说。外语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生则说:“我从初中开始吸烟的,一直到高中都吸得挺凶,不过现在到大学来吸得稍微少了些,心情烦闷时肯定是要吸烟的。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烟味。以前是因为好奇,朋友都吸我也吸,觉得特有面子,后来想戒烟,因为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很大,可是没办法,上瘾了!加上出去玩,朋友递烟过来,又不好意思拒绝,久而久之,也就戒不掉了,我也一直很烦恼。”

【非烟民态度:不喜欢吸烟】

中文系新闻专业孙敬章同学说:“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而且还需要一定的金钱支持。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更应该远离吸烟。”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的刘慧同学直截了当地说:“我不喜欢甚至讨厌吸烟,以后找男朋友也一定不找烟民。”

“大学生应该是青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形象,没事叼一根烟绝对影响大学生形象,对校风建设也产生消极影响。”学生处处长陈爱娟如是说。她还强调,大学生应该牢记使命,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类文化活动,强健体魄、锻炼能力、提升素质,为将来更好就业增加砝码。

【专家观点:吸烟有害健康】

滁州学院医院院长王邦俊副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提供了一组数据:全球现有13亿男性烟民和大约2.5亿女性烟民,而中国有将近3亿烟民,男女比例相当,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全世界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因吸烟引发的各类疾病,其中60万人死于被动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直接或间接死于吸烟的人数将超过800万。

王邦俊说,吸烟有害健康是世界公认的事实,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从而导致癌症多发,尤其是肺癌;导致呼吸道疾病多发,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等;导致消化道疾病多发,如胃炎、胃溃疡等。他强调,吸烟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而对于女性吸烟,危害更甚。

王邦俊还建议学校建立控烟制度,首先是在医务室、教室、公寓等公共场所给予制度约束,逐步打造“无烟校园”

 

终审人: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