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要闻

“世博安徽形象大使”杨剑:“把安徽最美的一面留给游客”

文章作者:施璇发布时间:2010-06-10浏览:1168

杨剑,这位被选入世博会“安徽形象大使”的滁州学院08级经管系学生如今已扎根在世博园,正全身心地服务于每天上万客流量的安徽馆。不过他的身份已经改变,因为馆内综合组缺乏人手,杨剑担当起宣传人员的工作,每天的工作任务是拿相机为高层游客拍照留念,用文字记录安徽馆里的点点滴滴。日前,他向记者讲述了那些同世博一路走来难忘的日日夜夜。

416:中国馆揭开面纱

416是世博园中国馆试运行的日子。见到了大气恢弘的中国馆,杨剑不由得激动起来,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安徽馆的庐山真面目,第一次零距离触摸到具有徽风皖韵的建筑,第一次真正投入到了世博会安徽馆的运营工作中,激动、喜悦、兴奋溢于言表……此刻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要把安徽最美丽的一面留给游客。

负责拍照宣传的杨剑刚摸到相机就遇到了难题。本身没有学过摄影,如何取景,如何调焦距,如何抓拍到精彩瞬间,如何同媒体摄影记者竞争占据有利地势?这让他非常苦恼,为了拍出有质量的照片,他向周围的工作人员请教拍摄技巧,自己也反复摸索着相机的奥秘,还硬是厚着脸皮挤到前沿,争取多拍几个镜头回去好挑选。

420:安徽馆运行火爆

420是安徽馆试运行的首日。在此之前,为了让观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爱上安徽,喜欢上徽风皖韵,讲解组的工作人员们反复背诵着讲解词,一遍遍模拟讲解,一遍遍修改情景,一遍遍词语替换。为了能让观众了解安徽馆设计的理念,礼宾组的女生们也在背诵讲解词,游客随便指到安徽馆任何一物,她们都能如数家珍般滔滔不绝地讲述。每个人都在努力,杨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暗暗给自己鼓劲,“要出色地完成每项任务,绝不能比他人逊色。”

试运营第一天,安徽馆就进入了火爆状态,仅上午就迎来近4千人次的流量。以徽风皖韵著称的安徽馆,造型采用明清时期典型的粉墙黛瓦,体现了徽派建筑的恢弘、大气、高贵、精细。馆内的印象安徽展区以迎客松、三山三水、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等景物,将人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和古朴满韵的徽派文化中。许多游客到此流连忘返,深深被天井造型的第一展区吸引着。在第二展区中,多媒体演绎着崛起的安徽,浓墨重彩地展示着安徽的人文、城市、风光。杨剑用照相机不停地拍摄,记录下一幕幕难忘的时刻。

51:世博会正式上演

51,万众瞩目的世博会、安徽馆正式运营了!杨剑过上了朝九晚五的日子,早上720起床,乘地铁赶往世博园,大约8点半过安检,9点之前能抵达安徽馆。安徽馆通常人流如潮,讲解组的工作人员首先带着一波波游客驶向“多彩城市”展区。杨剑告诉记者,在“多彩城市”里的游客多是安徽人或者对安徽怀有感情的游客。让他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爷爷动情地连看了两回宣传片,不停地用手指点,经过询问,得知他是华侨,少时出国求学漂泊在外,期间回老家安徽几次,家乡的故土很是让他惦记,趁着上海举办世博会特意来安徽馆看看家乡发展变化。多媒体中播放的皖江城市带建设也吸引着许多在外务工的安徽人驻足观看。老家在亳州的郑女士赶了个大早带着80多岁的老母亲和弟弟来看安徽馆,郑女士说,在母亲节到来前夕,带妈妈来看看咱们安徽的乡土风情,算是给妈妈的节日礼物。

未来:与世博深情相伴

伴随着中国馆、安徽馆的试运行和正式运行,19岁的定远小伙杨剑跟随世博一路走来,见证着世博园里日新月异的变化,用汗水演绎着世博会的非凡和精彩。他告诉记者,自己经常每天只有五六个小时的睡眠,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工作状态,每天踏进世博园的那一刻,心中的激情便像潮水一样涌动着、澎湃着。他说,这里荟萃着世界文明的精华,这里处处展示着中国发展的新貌,作为滁州人民的目光汇聚点,作为安徽人民的形象代表,他必须不辱使命、竭尽全力,将自己最细致周到的服务,最灿烂温馨的微笑带给世界游客。

 

图为杨剑与外国游客在一起

 

终审人: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