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要闻

滁州学院经管系学生耿仲钟在《求索》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文章作者:学通社记者/缪永慧发布时间:2010-10-21浏览:1632

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大三学生耿仲钟的学术论文《皖江城市群城市结构特征研究》,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求索》杂志2010年第7期上发表,受到了经济界、学术界的关注。

 

《求索》是湖南省社科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曾在《新华文摘》的详载和观点转载中列全国排名年度第一。现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该期刊发表文章的作者,多为名牌大学博士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一个普通地方高校的大三学生,怎么能在这上面发表文章呢?为此,记者采访了耿仲钟。

耿仲钟是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2006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目前读大四,在写就这篇文章时还是一名大三学生。耿仲钟说:“一直以来,我对区域经济和产业方面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大一开始,我阅读了很多有关宏观经济方面的著作。作为安徽人,我关注家乡的经济发展,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就对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发展展开了研究。”

4000多字的《皖江城市群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耿仲钟分别从城市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阐述了安徽省皖江城市群的城市体系结构特征,并配合图表、数学公式等予以介绍,分析之后对皖江城市群的更好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从命题研究到最终定稿,我用了一年的时间!”耿仲钟说。一年的时间里,他走访了皖江城市群的大部分城市,通过实地考察,不仅获得了大量宝贵资料,也大为开阔了眼界。然而,资料的采集与处理的过程则相对枯燥得多。在这一过程中,耿仲钟一方面要阅读大量书籍,紧密关注皖江城市群的相关动态,另一方面还不断老师请教,寻求老师的帮助。“王晓梅、王希文、张敏、金洪等老师都对文章的形成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

在研究过程中,耿仲钟也遇到数据处理难度大、知识面窄等困扰,但他始终坚持了下来。“这也让我对‘坚持’、对‘锲而不舍’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明白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耿仲钟说,文章写好后,他先后投给了20多家学术杂志,但绝大多数在了解到他还是一名地方高校的在读本科学生时,都拒绝刊登;有的期刊甚至没有任何回音。说到这里,他说每一次遭拒时“内心都十分痛苦”。终于,《求索》杂志编辑老师肯定了文章的价值,并主动与他取得了联系。“那一刻我真的很激动!”。

 因为对区域产业经济的痴迷,大学四年里,他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相关研究,花了2000多元购买相关书籍。这次文章的发表,应该说与他平时的学习、钻研和知识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今年初,国务院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耿仲钟说:“这是个十分宏伟的发展战略,也与我先前的关注和研究不谋而合。”除了研究皖江城市群之外,他还在关注着无为县劳动力经济和巢湖市的经济发展。

已至大四、即将毕业的耿仲钟,目前正在紧张忙碌地为2011年考研作准备,他希望能迈上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终审人: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