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贵在《科学谈地震》的讲座中,从汶川地震谈起,介绍了地震的概念、类型,让同学们对地震有了初步的了解。他通过地图向同学们展示了地震带的分布情况,结合地震实例分析了地震的破坏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和对人身心的伤害,并分析了汶川地震成因的初步结论。
郑朝贵认为,一般震前瞬间会出现预警现象,有效利用这段时间可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他向同学们介绍了紧急避震措施,并希望同学们积极宣传这些防震知识。
李健在主题为《牢固树立防震减灾意识,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科普讲座中,详细介绍了地震的成因及全球地震带分布概况。他说,中国地处地中海—喜玛朗雅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共同挤压下,我国地震呈现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李健重点就地震中如何正确逃生和震后救助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通过历史资料及地理科学知识等,为同学们解答了“滁州市会不会发生地震”这一疑惑。
滁州学院保卫处处长赵万钧说,举办此次防震减灾讲座,旨在通过对防震知识的宣传,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然灾害,克服恐慌心理,牢固树立科学的防震减灾理念。
终审人: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