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要闻

【回眸发展路,喜迎党代会6】精彩纷呈品位高,文化育人富实效

文章作者:高河发布时间:2012-12-19浏览:1766

校园文化是构建大学精神的灵魂。近几年来,滁州学院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创新优化形式和载体,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教育人、培养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形成陶冶学生、凝聚教工、示范社会的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

 

一是文化宣传主题鲜明。滁州学院建设了学校形象标识系统,征集评选出校训、校园路名、湖泊名、校区名,校歌、校风和大学精神表述语也正在征集凝炼之中。推进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由同济大学建筑景观设计院设计的会峰校区扩建新区景观带正在抓紧建设,2013年上半年将初露真容。加强网络管理,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学生动态,校园网主页和《宣传在线》、《学工在线》、《琅琊青年》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及时更新内容,在学生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在全省高校中第一家开通了新浪认证的官方微博,宣传学校动态,回应网民关切,联络校友感情。网络外宣工作富有成效,在全省教育网络宣传工作会议上唯一应邀作经验交流。滁州学院校报成为全省“最具指导性和示范性”的高校校报之一,应邀在全国校报会议上代表安徽省交流经验。

 

 

二是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元旦文艺会演、“三八”女排赛、“五四杯”足球赛、“七一”歌咏大赛、“迎新生庆国庆晚会”、“军民联欢会”、“国庆杯”男篮赛、秋季田径运动会等活动,已经成为师生积极参与的传统活动。仅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就多达100多项,党员和师生参与的人数达近万人次。每年一届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科技·人文·和谐”为主题,以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科技和文化活动为重点,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设计大赛、野外科考30余项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全校8000多名注册青年志愿者,组成了数十支服务队,立足校园,服务社会。每年暑期组织数百支服务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在滁州各县(市、区)开展政策宣讲、科技支农、文艺演出、文化帮扶、卫生服务、挂职锻炼、社会调研等活动。

 

三是学生社团蓬勃健康发展。滁州学院坚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类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类社团,积极倡导文化艺术类社团,加快发展志愿服务类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类社团”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现已形成“校级重点社团、校(院)特色社团、班级兴趣小组”校院班三级社团体系,注册社团达到56个,会员超过8000人,占在校学生的60%以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力量。每年一届的社团文化节,参与同学高达七八千人次。广大学生借助社团这个平台,充分展示各自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彰显青春风采。2011年,滁州学院大学生何新学术研究与批判学会喜获“全国高校优秀社团学术研究类社团特别奖”。

 

学生连续参加三届中国农民歌会的演出和志愿服务

 

音乐学院学生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走进凤阳》演出中为歌星黄圣依伴舞

四是重大活动展示风采。20082011年,滁州学院连续四年共选派了万余名大学生,担任在滁州举办的四届中国农民歌会(其中2010年在滁州学院会峰校区运动场举行)的伴唱伴舞表演和礼仪、志愿服务等工作,四年都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较好地展示了学校形象和大学生的风采。该校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组织师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扬州“烟花旅游节”开幕式演出、江苏省16届运动会开幕式演出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开幕式演出等大型演出活动,参加了安徽电视台“江淮情”艺术团慰问演出等活动。

 

大学生走进共建部队开展“军营一日”活动

五是共建活动坚持不懈。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校地共建活动,经常组织学生过“军营一日”生活,多个二级学院与滁州街道、社区结对共建,100多名学生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让学生课余顶岗实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专家深入全市各基层单位开展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学党史等理论宣讲,作报告近30场,受教育党员干部达1万多人次。

 

“百场专家报告讲座”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

 

信息学院学生李鹏龙发明的清凉环保凉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六是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滁州学院学术氛围浓厚,校内外专家学者经常作客该校“百场讲座”、“博教论坛”,大大浓厚了校园学术氛围,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已经成为该校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2010年,全省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现场会在滁州学院召开,总结推广该校的做法和经验。近两年来,该校大学生科研立项250多项,为学生追求真知、探求真理、服务社会搭建了平台,多次在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赛事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七是创先争优频获佳绩。滁州学院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从新生一进校开始,就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遵守校规校纪、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强化专业学习、建设优良学风,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奠定了基础。

 

文学院王早早同学作为安徽省的唯一代表参加全国“国家奖学金”颁奖大会

多措并举,激励引导大学生创先争优。“十佳大学生”、国家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每年的评选表彰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创先争优氛围。学生在考级、考证、考研、考编等各类考试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学校升本以来有5000多名大学生光荣加入了党组织,有2000多名大学生考取了研究生或“专升本”。有2名同学通过层层选拔,当选上海世博会“安徽形象大使”,5名同学入选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有170多个集体、3000多人次受到国家级和省市校级表彰。有2000多人次在各类科技竞赛、文体比赛中获奖。

学校多项工作受到表彰。滁州学院先后13次被中宣部等单位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近两年来,学校还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第六、八、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安徽省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2010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2011年召开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推进会上,滁州学院均应邀作大会发言。2012年5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滁州学院召开全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该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典型经验。

 

先进典型人物不断涌现。有带着身患癌症母亲上大学的文学院学生刘书森;有12岁就成为四个弟妹的“一家之长”、成为“感动中国”“感动安徽”候选人物、当选“安徽省十佳青年学生”的地信学院学生高敏;有身残志坚、自强不息,靠挪移板凳代步行走,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刘凤喜;有以孝心善举感动江淮大地、入选“安徽省精神文明月十佳”事迹榜首的“坚强女儿”、机电学院学生贺宝宝;有安徽省参加全国“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颁奖表彰大会的唯一代表、文学院学生王早早;有坚守艺术贞洁、追求艺术真谛、“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入选画家、2009925日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切接见的美术学院副教授赵振华……这些身边的先进典型更具贴近性、感召力,激励和鞭策着广大师生积极向上、奋勇向前。

另外,该校还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积极开展软科学研究,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政策咨询与支持。积极开展地方文化研究,在欧阳修文化、儒林文化、明文化、凤阳花鼓文化、孝文化研究方面都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终审人:王诗根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