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宏,1974年8月生,滁州学院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校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校数学建模竞赛总教练。作为应用数学校级重点学科和应用数学省级本科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负责这两个项目的建设工作;主持大学数学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
强化质量建设,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应用型人才
——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记 者:李院长,您好!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数学学院的基本情况,好吗?
李庆宏:好的。数学科学学院现有教师37人,32名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
数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在校生764人。在人才培养中,既重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1个、安徽赛区一等奖2个;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安徽赛区一等奖1个。在2009年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有两名学生分别获得安徽赛区专业组二、三等奖,其中二等奖获得者挤进安徽赛区前10名(其余9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学生考研达线率一直在20%以上,不少学生考取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记 者: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数学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哪些重要规划呢?
李庆宏:“十二五”时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学院将在巩固原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步伐。
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我们首先是要加强大学数学公共课建设,保障全校理工科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支持,为其他院部人才培养提供服务。其次是要着力打造应用数学重点学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具体来说,我们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应用数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确保该项目按时结项,并努力冲击省级重点学科。
二是进一步改造现有两个本科专业,突破传统的数学类专业框架,实现“一个专业,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以“金融工程”和“保险精算”为培养方向,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在金融与保险行业就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系统开发”和“应用统计”为培养方向,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在IT、经济和社会统计等行业就业。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
三是力争在2012-2013年开办1-2个新的应用型专业,涉及金融、保险、管理、统计等学科。
四是力争在“十二五”后期条件成熟时,申办专业(非学术型)硕士点。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将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力争到2015年,教授人数比例达到1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学历)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具有工程背景和产学研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要达到这个目标也不太容易,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建设,确保实现。
一是以教学团队建设为龙头,锤炼队伍,培养能力,铸造特色。我们现有的应用数学是省级本科教学团队,大学数学是校级教学团队,今年又申报了数学建模校级教学团队,计划于2013年申报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校级教学团队。这样,以团队建设为抓手,着力加强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
二是加快现有师资向应用型师资的转型。最近我们正在实施“青年教师读书工程”,让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用两年时间,系统学习与数学相关的应用型课程,包括金融、保险、统计等,并逐步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应用型教学能力。
三是通过兼职、短期聘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适当利用其他高校、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中的智力资源,充实到应用型师资队伍中来。
记 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也应该是数学学院的主要任务。在这些方面,数学学院“十二五”期间有哪些谋划呢?
记 者:“十二五”期间,数学学院将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知识输出”、“模块化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导向,努力形成一整套完备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协调和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产学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完成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按照“分层次、模块化、重融合”的要求,依托大学数学校级教学团队平台,继续推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发挥其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
二是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模式,将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加大课程建设和应用型教材(含教辅、实验指导书等)的建设力度,力争到2015,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至2门,省级教研项目2至4项,校级精品课程6至8门,校级教研项目18至20项,出版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2至4部。
三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在原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建4至6个校外实习基地。
四是将现有的“数学研究所”更名为“应用数学研究所”。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到2015年,形成2-3个具有稳定人员和并有实质性运作的科研创新团队,力争在金融数学、运筹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信息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形成一定特色,年均发表各级各类论文30篇以上,年均获得校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6至8项。
五是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力争参与此项工作的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相关经费年均不少于5万元;利用学科专业与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人员培训、项目调查、数据处理等社会服务等工作。
六是适度发展规模,重在提高质量。“十二五”期间,在校学生数稳定在800-1000人,适度发展规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继续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课外科技和创新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从业资格证书和等级考试,如银行业、金融业、统计等从业资格考试考证,适度提倡学生报考应用性较强的非学术类硕士研究生。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就业率要处于学校的平均水平以上,提高就业的层次和水平。
记 者:听了李院长的介绍,感觉到数学学院“十二五”规划确实振奋人心。不知道有哪些措施来保障“十二五”目标的顺利实现?
李庆宏:在保障措施方面,我们拟建立三大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政治保障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大学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育人、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营造良好的系风、教风和学风,推动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在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管理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管理队伍在事业建设和发展中作用,着力提高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加强管理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做好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确保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记 者:好的,谢谢李院长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也预祝数学学院事业蒸蒸日上,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为学校推进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和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作出积极的贡献!
终审人:王诗根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