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要闻

滁州学院:国家非遗项目"凤阳花鼓"进课堂深受学生喜爱

文章作者:高静发布时间:2011-11-03浏览:1096

111上午,滁州学院音乐学院的舞蹈房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阳花鼓”唯一代表性传承人孙凤城单手执鼓,舞动身姿,为大学生们手把手地辅导教练“凤阳花鼓”表演技巧,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最早是流浪卖艺的民间歌舞表演,流行于明清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被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成为民间喜庆丰收、欢度节日和反映劳动人民幸福生活的一种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在保持浓郁地方特色的同时,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名声越来越大,有“东方芭蕾”之美誉。孙凤城是凤阳的第三代花鼓女,她将花鼓灯、卫调花鼓戏这两种民间艺术的精华,注入凤阳花鼓之中,使凤阳花鼓的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更为普及推广和深受群众喜爱。

201010月,孙凤城受聘为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担任选修课程“凤阳花鼓”的教学工作。同学们也非常喜爱这位年近花甲的老教师,倍加珍惜向这位民间艺人近距离学习的机会,热衷于凤阳花鼓的学习和训练,组建的花鼓艺术团蓬勃发展,并顺利通过层层遴选,入选国家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单位。20115月,滁州学院花鼓艺术团分别赴安徽科技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高雅艺术进校园”凤阳花鼓专场演出,大获成功,受到了两校师生的高度赞誉。

看到大学校园里一群年轻女孩热爱凤阳花鼓艺术,孙凤城非常高兴。她表示,将尽最大努力,继续讲授好“凤阳花鼓”课程,为民间艺术的教育普及作贡献,让“东方芭蕾”活跃在大学校园。

 

 

终审人:王诗根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