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新闻

【院长访谈之七】专访外语学院院长程家才副教授

文章作者:张晶晶 学通社记者/胡颖 岳晓宁 徐闵 王丹丹发布时间:2011-11-16浏览:962

 

程家才,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副教授,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大学英语”和“翻译”校级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教学理论,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和主编安徽省“十一五”规划英语本科专业教材、大学英语本科教材各1部,参编和主编其他英语教材3部,主持校级教科研项目2项,参与省厅、校级教科研项目10余项。从事《基础英语》、《听力》、《英语词汇学》、《大学英语》、《泛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考核多次被评为“优秀”,曾数次荣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建设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教学型学院

——外国语学院院长程家才副教授谈“十二五”规划

 

  者:程院长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外国语学院的基本情况。

程家才: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外语系,创办于1979年,2004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现有英语(本科)、商务英语(本科)、英语(师范、本科)、英语教育(专科)和商务英语(专科)等五个专业,其中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在安徽省仅此一家获批招生。目前在校学生1044名。

外语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5名,其中副教授11名,讲师24名,博士2名,硕士32名,外籍教师3名。“省教坛新秀”1人、“省优秀教师”1人、“校教坛新秀”1人、“校教学名师”1人。近五年,获教育厅批准的教研、科研立项14项,获学校批准的教研、科研立项46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优质课程11门、合格课程21门,校级教学团队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校级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

外语学院还承担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正在全校范围内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即实行“2+2+1”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音体美等专业的分层次教学。

外语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如词汇竞赛、英语角、演讲比赛和话剧表演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小分队”、“大学生爱心家教”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与有关企业和学校联系,选送学生开展口译、商务英语和英语教学等方面的实习。2010年组织开展了首届大学生英语文化月;并先后6次组织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安徽赛区的比赛,并多次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先后4次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学生也多次获奖。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者: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外国语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将有何改革谋划呢?

程家才:外语学院“十二五”发展总体设想是: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滁州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立足滁州,面向全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制度和质量监控为保障,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语言实践能力。

——以学科建设为突破点。加快学科专业建设,做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积极申报日语、德语本科专业,进一步提高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度。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适应学科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教科研工作为动力。以“教学抓课程,科研抓项目”为行动指南,制定并实施外语学院教研、科研项目培育计划,切实提升教科研水平。

——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建设和谐学院。

经过五年努力,使外语学院发展成为规模相对稳定、管理更加规范、层次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水平等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教学型学院。

 

  者:这些总体设想比较宏观,那么在具体改革举措上,外国语学院将作何规划呢?

程家才:在“十二五”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学科专业建设。

一是办学规模。计划2011-2015年每年递增50-60人,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增加到1500人,其中本科1350人,专科150人。

二是师资队伍。计划2015年专任教师总数达到90人,其中博士、硕士分别达到7人、7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0%;职称结构要进一步优化,高、中、初级职称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50%35%。到2015省级“教坛新秀”和校级“教学名师”各增加1人。2012-2015年分别申报专业英语、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等三个校级教学团队。

三是专业建设。根据皖东及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积极申报日语和德语专业,2012-2013年申报日语专业,2015年申报德语专业,本科专业数达到5个。2012年申报英语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2014年申报商务英语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2015年申报商务英语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四是课程建设。计划2015年前申报《高级英语》、《语音》、《语法》、《写作》、《英语国家概况》、《大学英语》、《英语教学法》等七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2013-2014年分别申报《基础英语》、《听力》为省级精品课程。在现有《日语》、《法语》和《俄语》3门校级双语教学课程的基础上,2014年申报《德语》(二外)为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同时加强自编教材建设,计划2011 -2015年编写《英语教学法》、《皖东旅游英语》、《文学欣赏》、《英语测试》、《口译理论与实践》等教材或讲义。

五是教研和科研。2011-2015年申报校级教研、科研项目50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分别达4项、20项,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级项目,力争省部级项目有所突破。期间,在二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篇,三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篇,四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篇。

六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2012-2014年建成商务英语模拟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在现有5个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于2011-2013年再建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第二个方面,是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进一步深化“2+2+1”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进音体美专业分层次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大学英语演讲比赛”和学校“大学生英语文化节”、“英语角”等活动,并安排教师为学生进行专门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争取进行大学英语四级网络化考试试点,继续保持较高的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服务。

开设英语辅修专业及双学位教育,带动全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其发展空间,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第三个方面,是积极拓展与英语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服务,力争每年选派2-3名教师到国外进行为期3-6个月的短期进修,每年选派3-5名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以提高应用型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者:那么如何保障这些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呢?

程家才:为了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外语学院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推进落实,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措施,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紧紧围绕学校提出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紧密结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就应用型英语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效课堂、学风建设和大学生发展教育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和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

围绕“办什么样的外语学院,怎样办好外语学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应用型英语专业建设”、“打造高效课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和制约外语学院发展的突出问题”等主题,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其次,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保障发展的制度体系。以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为重点,完善领导干部工作制度。修订完善外语学院《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等,以制度规范领导干部自觉学习,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求真务实,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办学治院的能力和水平。

以调动教师积极性为目标,完善教学科研激励和促进机制。修订《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教师科研奖励条例》等原有制度,制定《教科研项目培育实施方案》、《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方案》等规章制度,以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完善教育引导和评价机制。制定《学生发展教育实施方案》,以教育引导发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管理推动发展;启动《学生素质拓展重点项目规划》,以服务促进学生发展;制定《学生成绩评定办法》,修订《学生综合测评办法》,改革评价模式,引导学生科学发展。

 

 

 

终审人:王诗根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