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新闻

【院长访谈之八】专访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许建康教授

文章作者:张晶晶 学通社记者 王祥福 何雅君 发布时间:2011-11-22浏览:341

 

许建康,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合肥市书画院特聘画师。2008年当选首届“安徽省十佳青年美术家”,2011年被评为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中国画艺术跨文化交流研究、美术学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等。近几年他创作颇丰,先后在韩国、德国举办个人画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作品也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其中2011年创作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入选“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主办),《喋血共和: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入选“湖南省百年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国美协、中国艺术研究院、湖南省文化厅主办)。

 

突出应用性,增强学术性,凸显地方性,发展综合性

——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许建康教授谈“十二五”规划

 

  者:许院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基本情况,好吗?

许建康:好的。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是安徽省最早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们美术学院现在拥有4个本科专业,分别为美术学、艺术设计(含中韩合作艺术设计2+2)、广告学、工业设计专业。在校生1000多人,教职工40多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硕士(含在读)30余人。近年来,教师参加“国家级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1项,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4项”,省级课题5 项;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各类美展的作品 120 多件,获国家级、省级各类美展奖项35人次;有多幅作品被纪念馆、大型企业和个人所收藏;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参编教材 2 部。教师中,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获“徐悲鸿美术教育奖”,1人获“黄宾虹新人奖”,2人被评为安徽省首届“十佳优秀青年美术家”,另有2名校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骨干教师 。另外,在硬件设施、办学条件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2010年,美术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院校发展专项资金100多万元,建成了艺术实践实训中心,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和艺术实践能力,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总之,我们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办学思想、教学理念、人才培养、艺术实训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办学道路。

 

  者:美术与设计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如何定位的?

许建康:“十二五”时期,我们美术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将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专业特色作为各项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进一步提高艺术设计、广告学、工业设计、美术学等专业的社会适应度,加快学科专业与市场接轨,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适时开展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积极推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增强应用型活力,把办大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提升美术学院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以做强美术学专业带动美术学院全面发展,以促进各个专业都能科学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凸显应用型的特色。在管理体制上,我们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力争把美术学院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艺术创作与设计院系。

 

  者:具体地说,美术与设计学院“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许建康:我们将在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良好的状态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美术学院“十二五”期间工作的关键词是:“参与、融入、引领、效益”,即利用高校人才高地的优势,积极参与和融入滁州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引领滁州地方文化艺术创作方向,拓展文化产品研发渠道,努力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坚持质量立院原则,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构建以应用型学科专业为主干的学科专业框架结构。加强应用型重点专业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全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确保学校顺利通过第二轮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以科研强院,建立以学术骨干为核心的学术团队,形成较强学术能力和水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职称学缘结构合理、充满学术活力的师资队伍,力争“十二五”期间教师正高职称人数突破4人,副高职称人数突破8人,博士学位教师人数突破4人。

第二,继续紧扣“做大艺术设计专业拓展专业增长点,做强美术学专业打造专业学科制高点,营造创作与设计队伍科研水平亮点,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为着力点”的工作发展主题,从2011年开始,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继续深化专业课程结构改革,不断拓宽专业发展平台。

第三,为适应向美术学院的转型,“十二五”期间在校生规模将近1500人,建议学校在会峰校区会峰湖东北角依山兴建美术楼。

第四,深入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完善专业教学体系,拓宽师生的专业视野,深化课程结构改革,使课程结构与专业布局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做好与企事业等单位在企业形象策划、产品造型设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以达到互惠双赢的目的。

第五,牢固树立争先进位意识,搞好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科研、教研课题的申报工作,认真开展精品、优质课程的建设,尤其是省级以上课题的申报工作。“十二五”的第一年,我们将以“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申报工作为突破口,力争2-3幅作品申报成功,力争挤进省内美术院校第一方阵的前列。

第六,力争在社会影响力、办学知名度、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有更大的突破。积极参与和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美展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美术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办学信誉。

第七,继续完善实验实训中心各项基础建设,充分利用好财政部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基金项目100多万元的设备使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先进设备的作用,主动与市场接轨,积极做好旅游工艺纪念品的研发与生产工作,使之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八,发扬滁州人大包干的勇气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在体制创新方面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造一个人人创先争优、个个生龙活虎的全新局面,使美术学院在办学质量和效益方面有一个较大的突破。进一步提高本科专业教育比重,力争美术学专业优先开展研究生教育,努力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者:那么,如何保障以上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呢?

许建康:美术学院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的艺术教育方针,突出“应用性”、增强“学术性”、凸显“地方性”、发展“综合性”。全面深入地开展优秀教学团队与艺术创作团队、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教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等各项建设与改革,把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建设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完善、学生素质全面、专业特色鲜明的特色学科,力争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同类高校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科教学的示范中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

一是积极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结合、订单式教学、创新与创业能力培训等多种形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双证书”制度和实习创业制度,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扩大学科与专业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力,积极依托社会行业发展拓展学科与专业发展平台,做大艺术设计,做强美术学。

二是在专业教学和设计实践中,将更加强调以丰富灵活的训练课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创作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创业的关系,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使美术学院基本形成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人文关怀与社会实用共生、造型与设计兼备的专业特色与学科结构。

三是为使现代设计与艺术教育更加适应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关注学科与专业建设,加强学科基础与前沿发展研究。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建立健全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与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和管理规范。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4个专业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公开招聘1-2名正高职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对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进行重点扶持培养,拟安排在职教师总量的15%外出修充电

五是增加对艺术类实验平台建设的投入,配套建成美术与设计类综合实验室。艺术设计类课程均建立专业实践基地,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应用型艺术创作人才的培养效果。

 

  者:好的,非常感谢许院长接受我们的采访,也祝愿美术学院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许建康:谢谢!

 

 

 

终审人:王诗根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