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方芳,滁州学院体育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副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院校运动医学学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研究会会员。主要专业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曾在《体育与科学》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篇,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副主编)1部。主持省体育局社科重点课题项目1项,参与省教育厅自然课题和教研课题项目各2项,主持和参与校级课题6项。曾获“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创建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贡献突出的二级学院
——体育学院院长楼
记 者:楼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体育学院的基本情况。
楼方芳:体育学院创办于1979年,历经体育科、体育系等名称的演变,于2011年6月更名为体育学院。目前设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550余人。现有教师37人,其中副教授11人、讲师12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72%以上的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大学体育教学部挂靠体育学院,承担了全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十一五”期间,在学校大发展的背景下,体育学院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教科研方面:成功申报3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优质课程;主持省厅级教研、科研课题6项,校级教研、科研项目27项;主编教材5部,参编教材10多部;近5年公开发表教研、科研论文80余篇。
教学效果方面:体育学院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竞技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多次在省级以上比赛中摘金夺银,显示了良好的专业基本功:2006年全省大学生CUBA篮球比赛喜获第二名;2007年、2009年的全省大学生健美操比赛上,分获团体第三、第二名;2010年的安徽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分获健美操比赛丙组第二(单项2金3银)、篮球比赛丙组第四名、田径比赛丙组第六名,同时取得团体总分第八的优异成绩;2011年的首届全省大学生体育舞蹈比赛上,体院学子再以团体总分第一(单项3金2银3铜)的成绩,创造了建校以来最好的在外参赛成绩。
体育学院的最大优势和亮点,一直体现在招生和就业上,“十一五”期间此项优势得到不断发扬:招生方面,每年新生报考第一志愿率高,入学报到率稳定维持在99%左右;就业方面,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相较于专科时期,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层次不断提升,每年报考教师、警察、公务员的人数不断攀升。自有本科毕业生以来,体育学院“三考”平均录取率达36.05%,毕业生全部就业。
记 者:体育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楼方芳:“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以提高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素养和提高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本科教学为核心,以科研工作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创新内部管理机制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提升体育学院发展内涵,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努力实现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总体目标是,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将体育学院建成专业培养特色鲜明、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贡献突出、综合办学实力稳步提升的二级学院。
记 者:将采取哪些具体的改革发展举措,来保障以上目标的顺利实现呢?
楼方芳:我们将从七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十二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是完善专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在稳定现有体育教育专业的基础上,计划申报体育表演专业。两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要与时俱进,随人才市场风向变化作适时调整,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提高毕业生在激烈就业竞争中的竞争力。
二是加强课程建设,拉动“五个一流”。在现有3门校级精品课程和8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力争建设 1门省级精品课程,新建 3门校级精品课程。通过课程建设,造就一大批教学效果好、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拉动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创建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继续支持教师外出进修,鼓励教
四是改善教学条件,切实服务师生。为使体育专业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每年增添一些硬件设施。加强对现有场地设施的改造,逐年对器材设备进行更新,为教学提供优良的环境。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在现有5个 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基础上,扩充一批外地市的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同时尝试建设一些非教育单位作为实习实训基地。如健身俱乐部、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等,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六是强化竞赛训练,提升竞技水平。坚持重点突出的原则,对基础条件好、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使其成为亮点或特色。并积极支持优势项目组队参加各类体育赛事,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竞技水平和实战能力。
七是普及“健康第一”思想,建设优良体育文化。大学校园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建设优良校园体育文化的这一重要使命,自然落在体育学院身上。我们将做好“健康第一”思想的教育与普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把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尽可能地推广到公共体育课上;利用校园网络、运动场地设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具有独特的魅力,体育文化建设好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会更加丰富、形式会更加多样、效果会更加精彩!
终审人:王诗根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