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毕业生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取得佳绩。122名毕业生中,52人报考,41人达到国家录取线,多人放弃调剂,最终29人被正式录取(其中5人被985高校录取,11人被211高校录取)。
姓名 | 录取学校 | 录取专业 | 学校类别 |
鲍传扬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移动云计算 | 985 |
曹 琪 | 湖南大学 | 有机化学 | 985 |
徐华龙 | 四川大学 | 无机化学 | 985 |
张海燕 | 东南大学 | 有机化学 | 985 |
朱唯唯 | 武汉大学 | 化学工艺 | 985 |
洪 伟 | 安徽大学 | 辐射与环境毒理 | 211 |
居平文 | 南京理工大学 | 应用化学 | 211 |
李 肖 | 郑州大学 | 有机化学 | 211 |
林 伟 | 上海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11 |
刘 兵 | 上海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11 |
宋海峰 | 安徽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11 |
王淑影 | 华东理工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11 |
许 伟 | 合肥工业大学 | 环境工程 | 211 |
程淑芬 | 安徽理工大学 | 工业催化 | |
李海涛 | 浙江工业大学 | 应用化学 | |
刘同方 | 吉首大学 | 林业工程 | |
强婷婷 | 安徽师范大学 | 材料学 | |
孙飞龙 | 南京工业大学 | 化学工程 | |
唐 骏 | 常州大学 | 化学工艺 | |
汪 燕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材料物理化学 | |
杨琰琰 | 安徽农业大学 | 环境工程 | |
张 虎 | 江汉大学 | 化学工程 | |
戴基宁 | 江南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11 |
汤丹旸 | 贵州大学 | 化学工程 | 211 |
侯朋朋 | 新疆石河子大学 | 化学工程 | 211 |
马连波 | 江苏大学 | 应用化学 | |
陈普奇 | 深圳大学 | 应用化学 | |
张 冉 | 浙江理工大学 | 材料学 | |
刘建明 | 沈阳化工大学 | 化学工程 | |
近年来,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思路,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强化教风和学风建设,狠抓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把考研作为学风建设的重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院根据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积极引导学生考研考级考证,并为报考学生提供服务,给予指导。
学院采取“早宣传、早动员、早调查、早引导、多服务”的工作思路,新生一进校,领导、老师就为同学们介绍专业情况和学习方法,让同学们对大学四年专业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鼓励大一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好专业知识,朝更高的目标努力。各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对有考研意向的同学进行摸底了解,做好教育工作,引导其坚定考研决心。学院适时召开考研经验交流会,让上一届考研成绩优异的同学谈考研心得和学习方法。邀请指导老师介绍考研复习方法和专业发展情况,让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选定学校、专业和教材,尽早与报考学校联系找准复习资料。同时,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进行考研方面的指导,课后进行咨询,大大地增强了同学们考研的自信心。
2009年至2012年,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共培养本科毕业生371人,其中87人考取研究生,平均录取率达到24%。学院考研不断喜获丰收,这一方面是同学们积极进取、努力学习、扎实苦干、勤奋拼搏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学院重视教风、学风建设,全体教师精心指导和辛勤培育的结果。今后,学院还将继续努力,开拓进取,力争在人才培养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终审人:郑晓华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