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美国《物理学评论》(《Physical Review C》)编辑部刊登了一篇题为《关于中子星PSR J1614-2230质量的研究》的物理学论文。这本刊物主要刊登原子核物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物理学领域最受尊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科技期刊之一,在全球物理学界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中具有极高的声望。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滁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青年教师
心中坚持青春梦想
与大多数物理学者不同,小时候的赵先锋对物理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一直到高中,整个数理化都是成绩平平,反而文科成绩相当的好,尤其是语文,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四个班第一。随着高中课本知识的深入,赵先锋突然发现,整套物理课本上出现的都是外国的科学家,从来就没有过中国人名字。中国物理研究的落后现状让赵先锋心中很是难过。
后来,他又
由于基础不好,赵先锋学习起数理化来非常吃力,后来他决定从数学开始寻求突破。高一暑假,他跑到书店买了一本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的数学题册,利用假期时间进行训练,等一本厚厚的题册做完,赵先锋的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好转,120分的试卷常常都会考到100多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高中几年,赵先锋唯一的目标大学是北大,但最终被河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系专科录取。赵先锋出生在河北省邱县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那一时期,家庭生活还相对贫困,家里兄弟姐妹五个人只能靠父母种地的微博收入生活,日子很清苦。迫于家庭和生活,毕业后,赵先锋步入社会开始工作。
1989年到2000年间,赵先锋先后在河北省邱县城建局和河北省邱县南新店乡政府工作。11年的时间,工作的繁忙,家庭事务的琐碎全都压在了他的肩头。即便如此,埋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梦想却从未被磨灭。
在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之后,赵先锋最终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毅然选择了考研之路。2000年9月,他被西南交通大学现代物理所录取,攻读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03年4月毕业后留校任教。2005年的9月,他再一次考上了四川大学物理学院的博士,攻读粒子物理和原子核理论方向,他知道自己离梦想已经越来越近。
笔下书写宇宙万里
赵先锋最终选择理论物理作为研究方向很是偶然,都知道这个方向的清苦和难度。
2002读硕期间,有一次,实验室的老师要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涉及到径向分布函数的数值计算。但是,编程所用解析结果只能计算到n=1, 当n大于1时径向分布函数的数值就只能简单地令其为1。这样的计算结果,对于实验的数据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更好地进行该函数的数值计算,有必要将径向分布函数的解析结果推导到n大于1。当时的赵先锋对于理论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兴趣,于是,这位老师便将这次函数的推导任务交给了他。
可兴趣终归只是兴趣,要将这个自己从未涉猎过的函数继续推导下去又谈何容易。面对这样极度复杂又枯燥的任务,赵先锋并没有退缩,那段时间里,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历时20天,写下了200多页的演算纸,终于将n=2时的解析结果推导了出来。后来,他又用了8天的时间,将结果继续往后推导到n=5,经过验证结果都完全正确。这件事给了赵先锋极大的成就感和自信,更加坚定了他选择理论物理的决心。
硕、博期间,赵先锋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理论物理的研究上,积累了丰富的凝聚态、粒子、原子核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博士后期,他开始真正涉足中子星物理,隶属核天体物理领域。
2007年11月,赵先锋调至滁州学院任教,教学之余,他继续开展中子星物理的科学研究工作。
那个时期,在国内关于中子星的研究已经开始被人们关注,但还有很多相关的疑问都没有得到解决,因为中子星提供了远远超出地球实验室所能达到的极端物理条件,研究它只能放弃实验室一步一步从理论做起。而从许多物理领域的研究来看,它们可以利用很多先进的技术,通过大量实验来得到理论数据,成果也较容易获得。
而赵先锋只能从天文观测工作者发表的相关文献中获知中子星的天文观测数据信息,更多的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纸上推导、演算,来寻找自己需要的答案。这种我们看似枯燥的生活却给了赵先锋极大的满足感,他相信存在的真理总能被发现,越抽象的东西往往才会越现实,通过技术获得的成果在短期内可能会被应用,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技术的长足发展必须要依托于基础理论。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赵先锋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迄今,赵先锋先后主持了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慢旋转中子星旋转惯量的研究》、《中子星PSR J1614-2230等致密天体的相对论平均场描述》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在中子星物质研究中的应用”;先后在《Physical Review 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Acta Physica polonica B》、《Chinese physics B》、《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 C》、《天文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独撰发表或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余篇。
他还先后在“中国核物理前沿热点问题”研讨会、中国量子力学年会上作学术交流,给西南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作核物理前沿热点的学术报告。
赵先锋告诉记者,目前他对于中子星的研究采用的是球对称的静态星模型,中子星的许多观测特性没有考虑在内,因而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的中子星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下一步,他会将中子星的真实状态一步步还原,例如,考虑中子星的转动、磁场等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
讲台传授人生心得
说起教书,赵先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由于自己是非师范毕业,加上没有任何教书的经验,第一次做兼职教师站上讲台就险些被学生轰了下去,接连而来的是校长的谈话,这些让赵先锋愈发明白当一名称职的老师并不是那么容易。
他没有因此而选择放弃。参加工作后,他勤于向同事尤其是老教师虚心请教教学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用心思考教学规律。
理工科的教学是很枯燥的,要让那些无聊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被学生接受并喜欢,那真是难乎其难。站在讲台第十个年头了,赵先锋的课堂总有学生悄悄溜进去蹭课。他有自己的一套绝活,“不要把老师作为一项职业,不要把学生作为一种商品,去关心学生获得什么东西,用心碰撞,与学生产生共鸣”,这就是他绝活的根本。
教书的同时,赵先锋一直教育他的学生怎样去做人,甚至他反复强调做人比学习更重要。
“做好眼下的事情,现实又不要太现实,融入现实,超越现实。在现实的环境中要有理想,理想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在现实中寻求自己理想的实现,不要成为庸人。”他说。
“我不是他最好的学生,但他是我最好的老师。”赵先锋学生黄萍说,“
终审人:郑晓华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