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术学院始终把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实践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力打造“一二三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效显著。这“一二三四”教育平台分别是:
围绕“一个中心”,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分类引导。美术学院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这一中心目标,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和引导。针对美术学学科专业特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画室带课,重点引导有创业兴趣和意向的学生开展创办画室、画廊方面的尝试;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中,对创办装饰设计公司等方面进行重点介绍;对于2010年开始招生的工业设计专业,将引导重心放在科技创新、专利发明方面;广告学专业学生尤其是影视方向的学生,掌握着摄影摄像、影视制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该院积极鼓励学生创办文化传媒公司,安排专人为创业意向的学生辅导,尽可能为其创造条件开展创业尝试。
做实“两项竞赛”,打造科技创新、创业实践亮点和品牌。美术学院依托“挑战杯”创业大赛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两项竞赛,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全院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申报,并对学生科技发明、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系统性深度指导,推荐极具应用价值、社会效益、市场前景的科技发明产品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参加高水平竞赛,对具有可行性和比较优势的项目均进行后期跟踪和管理指导,促进项目早日成功孵化投入市场。目前,美术学院推荐13项学生专利作品参加了2013年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校级评选,2项创业训练类项目、2项创业实践类项目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近三年,美术学院学生创办画室、手绘工作室、装饰设计公司、广告传媒公司的达几十家。
创造“三个条件”,保障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的实效性和长效性。一是创造好硬件条件,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近年来,美术学院加大投入,更新设备,购置了多台精密仪器,对学生免费开放各类实验室、数码媒体工作室,为已经立项的创业实践团队免费提供孵化场所,免费提供配套设施,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和应用创业能力。二是创造好软件条件,建设“双能型”导师队伍。美术学院积极建设“双能型”导师队伍,增强内部支撑力和原动力。2011年工业设计教研室张敏老师指导学生成功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以后,学院开展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研讨会,专项研究并部署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科技创新潜力工作,一方面开展了专利申报专题讲座等相关活动,另一方面对专职教师明确提出“双能型”发展要求,并加大了对教师挂职锻炼、参加培训的投入。目前,美术学院有学校认定的“双能型”教师17人,约占全院专任教师总数的50%,已经形成了科技创新专利发明师生团队、以教研室为单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确保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项目得到较好的指导与实践。三是创造好外部条件,拓展学生创新创业的外沿渠道。美术学院与十多家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争取了优良的校外资源。同时,还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与滁菊研究所、滁州市宏源喷涂有限公司、安徽圣源橡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产品造型创新设计等比赛。通过教育资源的拓展、教育基地的建立,为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造了条件。
采取“四项措施”,构筑党政齐抓共管、师生全员参与的格局。一是有组织。2010年美术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党总支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教学科研秘书、团总支书记、辅导员、教研室主任为成员,负责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以及课程教学改革,对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的教学、指导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二是有制度。美术学院相继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大学生科研立项、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科技创新奖励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和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扶持政策,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仅2010级工业设计专业,就有十余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了国家专利局的申请审核,目前正在公示。三是有战术。美术学院采取“人盯人”战术,在每个研究周期内或者每项比赛中,每位专职教师都必须选拔带领一定数量的团队或个人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辅导,力求有成果、见效益。如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创意大赛中,各教研室、各专职教师都有明确任务,选择有潜力、有能力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有7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四是有举措。依托相关社团,深入开展各类校园科技文化活动,通过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举办知名校友报告会等途径,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参与创新创业热情,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体验,广覆盖多角度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素质。同时,该院还优先与学生创业实体开展业务合作,如海报、条幅、背景幕布、展板制作,室内外装饰设计等,从业务方面为创新创业实践团队给予扶持和帮助。
终审人:王诗根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