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新闻

【校友风采】陈鑫军:尽心服务百姓的基层干部

文章作者:学通社见习记者/张芷姗发布时间:2013-07-31浏览:1212

安徽省东北部有一个小镇叫做程庄镇,这个小镇没有千年的历史,没有历史名人的造访,滁州学院经管学院的毕业生陈鑫军就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里工作。

2010年从滁州学院毕业后,陈鑫军考取了乡镇公务员,成为了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两年来,他带着责任和感情尽心为地方百姓服务。

高三是一个转折点,要把握好转向角度

陈鑫军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省重点高中梅村中学。在对高中生活的不适应与叛逆期的双重作用下,高一、高二的陈鑫军不再是从前的那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班级的前几名陡然间变成了班级倒数几名。家里人的忧心、班主任的训导、同学的规劝都没有让已经迷失了的陈鑫军重拾昔日的勤奋与刻苦。

对许多人来说高三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而陈鑫军就是这许多在转折点找到方向的人之中的一位。进入高三之后,班里的学习氛围突然间摆脱了高一、高二时的懒散、懈怠。这些变化让陈鑫军不得不进行自我反思。他反思,自己当初花了那么大的力气考入省重点高中,眼看着三年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如果自己考不上一个像样点的大学确实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家里人为了全力督促陈鑫军的高考复习,减少了生意往来,这一切他都是看在眼里的,并且自己的姐姐已经是研究生,在姐姐的影响下,陈鑫军意识到自己要努力备考了,不能对不起父母。

人们经常说付出就会有收获,努力铸就成功,陈鑫军就是这句话的践行者。高三,他才意识到自己要学习,拿起书本从零开始复习备考,这一年里他吃的苦是别人的两倍,他所承受的压力是我们无法用尺度衡量的。高考结束了,或许成绩不是他所希望的,但是结果是他满意的。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他选择了滁州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带着满心的欢喜,他步入了大学的殿堂。

大学是一个缓冲带,要拿捏好放松尺度

有些人认为,进入大学就摆脱了高三的高压式学习,可以尽情的放松,学习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处世能力;也有些人认为,大学与社会仍有一墙之隔,大学里我们仍然顶着学生的头衔,那么我们的一切重心仍旧应该放在学习上,在学有余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陈鑫军显然属于后者。

2006年进入滁州学院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与热情,通过校学生会的笔试与面试,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校学生会,并担任大学生活动中心主任,他的工作成绩获得了院系领导、学校领导的认可与高度赞扬。一个阳光热情的大男孩总是耐不住性子,在校期间,他还参加了校足球队,随队获得过校际联赛二等奖;报名参加第一届农歌会的志愿者,并被评为优秀志愿者。

他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更是精益求精,四年中他还多次被评为市优秀团员、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诸如此类的荣誉。除此之外,为了拓宽毕业之后的就业渠道他还用三个月的时间考取了导游资格证。

他觉得,用三年的时间去考研,倒不如用三年的时间在社会上开辟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用自己十几年所学的知识,更快的为社会服务,为社会谋福祉。这也是他之所以没有选择继续考研的原因。

2010年面临毕业的陈鑫军,为了多一份工作的选择,同时报考了公务员考试和大学生村官考试,那年他还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可喜的是,在公务员考试中他获得了专业第一名,在大学生村官考试中,他获得了全市第二名。

大学的生活与学习对陈鑫军来说就像是一条缓冲带,一条从紧张的学习生活到忙碌的社会工作的缓冲带。大学里要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他在大学里接触了很多的领导和各个院系的朋友,从他们那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对待顺境逆境。

回忆四年大学生活,陈鑫军此刻依然感谢母校和母校的老师、同学们,是他们一直在指导自己的学习,指引自己的方向,让自己没有放弃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自己今日的成就与他们的帮助密不可分。

工作是一个五味瓶,要协调好各方剂量

走出大学之后,陈鑫军选择了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现在的他是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程庄镇的一名组织干事。从事工作以来,他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履行自己义务,充分使用自己的权利,村民凡有困难者有求必帮。说到陈鑫军的工作,他主要负责镇里的组织部和武装部工作。

组织部的工作无外乎镇里日常性文件的整理归类和一年一度的党员发展以及全镇所有的工资业务。而武装部的工作则比较务实,比如征兵、秘密训练等方面工作。

其中有一项包村工作,所谓包村,即镇里的每一个干部负责联系一个村,主要负责该村的计划生育、社保、民政、组织等相关工作。在管理村的过程中要以乡镇计划生育工作为中心。

每一项工作都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陈鑫军也不是上帝的宠儿,他在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中国众多的人口几乎已经成为中国各方面发展的负担,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在全国各地都是在坚定不移的实施着。

一次,陈鑫军和一位村干部一起赶赴浙江追逃一位计划生育对象户。起初该名对象与其丈夫态度强硬,坚决不同意回去办理相关手术,后经多方面的协调关系、联系浙江当地计生部门找到该对象户的住址,随后与当地计生部门一起到该名对象家中进行思想解说、教育工作。在陈鑫军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该名对象最终同意随他们回到砀山完成相关手术,但是其丈夫仍然不同意,并伙同若干社会青年围追堵截陈鑫军等人。为了避开这些社会青年,陈鑫军急中生智借来了自己姐姐的车,带着对象户连夜赶回砀山,成功完成了这次追逃任务。

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有18亿耕地是不准碰触的,要保证这些耕地的存在就要严控违规建房。有一次,陈鑫军与土管所的领导一起下乡巡查,发现村民王某正在自家农田中施工建房,这是属于违规建房范畴,于是陈鑫军等人上前阻止。但是王某等人并不理解,情绪十分激动,并纠结了十几个工人把陈鑫军等人围在中间,镇领导看情况紧急让大家先撤退,随后再派人过来处理,但是陈鑫军坚定的对镇领导说:“我不会走的,这是我包的村,对于这种违规建房事件我是第一责任人,我要让他们看到我们严控违规建房的决心,看到我包村的决心,我是绝对不可能让他们把违规房在我包的村子里面建起来的。”

之后,陈鑫军与王某等人进行了沟通,渐渐平复了村民们的情绪,最终村民们表示了对陈鑫军等工作人员的理解,并同意在规定时间内停止违规建房并拆除已经建好的部分。

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自己的愿望,陈鑫军现在也有自己的三个愿望。第一,他希望能够把所包村(程庄镇赵楼村)的大队部进行重建。经过自己及其他同事的努力,这个想法明年将完成立项,并拿到下拨的资金。第二,希望能够修通村里的主干道,村里现行的主干道坑坑洼洼,每逢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不便于村民们的通行。目前陈鑫军正在联系有关部门,通过沿途村民筹款、村里比较富有或有名望的人捐款等方式,此项工作正在初步开展。第三,希望能够恢复村里的市集,重现往日的繁荣昌盛之景。但是这项工作并非自己的主观愿望可以实现的,这还需要村民的配合、政府领导的支持,陈鑫军初步打算是利用潘梁路便捷的交通优势,建造一个农贸市场。

如今的陈鑫军不再是那个活跃在校园里的阳光大男孩了,他用自己的努力搭建了自己的人生轨道,他用自己超强的责任心铸就了自己今日的成功,人生的道路上他始终牢记滁州学院“修德求是 博学 笃行”的校训。

人物感言

陈鑫军:大学是一个温房,不要贪恋温房的温暖与舒适,要积极勇敢的走出温房,感受社会的冰冷与残酷,尽早融入社会;要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长期规划,有目标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且要对自己的计划于目标负责;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要让自己虚度四年光阴,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一定要在大学里面培养一技之长,作为将来毕业之后的保障;不能以大学来定位自己的价值,我们不比名牌大学,但我们也可以做得更好。

 


终审人:吉晓华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