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树好典型并充分发挥典型的引路作用,对高校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共同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滁州学院注重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把培育、宣传和关爱励志先进典型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大学生励志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励志感恩文化,取得了积极效果。
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滁州学院着力在先进励志典型的发现、培育和宣传工作中积极探索,切实把励志典型培育、宣传作为围绕大局、服务师生、提升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陆续挖掘、选树和推出了一批优秀的校园励志典型,努力打造励志感恩教育平台,涌现出一大批自强不息的先进典型,对学生的人生道德观、价值观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高敏,地信学院2005级地理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父亲的不幸病逝,母亲的离家出走,12岁的她成为了四个弟弟妹妹的“一家之长”,她不但坚强地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家”,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的她先后荣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员”和“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并入围2006年“感动中国”“感动安徽”候选人;2007年荣获安徽省第二届“十佳青年学生”。
刘书森,2005年考入滁州学院。上学没多久,母亲被诊断患卵巢癌症晚期。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刘书森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在学习之余四处打工,辛苦赚钱为母亲治病。母子俩艰难维持生计,却依然乐观面对生活。2006年5月,被评为滁州学院“十佳大学生”。
刘凤喜,滁州学院2006级化学与生命科学院学生,自小肢体2级残疾,只能依靠板凳行走,但他自强不息,刻苦学习,专业课门门优秀,成为该校大学生的榜样。期间,他获得“滁州学院十佳青年”称号,还荣获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其“板凳人生”事迹入选2009年4月份全省精神文明十佳事迹。
贺宝宝,机械与电子电子工程学院2008级学生。一场车祸,让母亲身受重伤,当时正上大学的她毅然背起车祸致残的母亲上大学,并体谅肇事的年轻司机,婉拒社会如潮爱心,边上学边打工,用自己稚嫩柔弱的肩膀,挑起赡养单亲母亲的重担,被誉为感动江淮的“坚强女儿”。在2010年2月份全省“精神文明十佳事迹”评选揭晓时,贺宝宝名列榜首,并于2011年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
方美娇,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2008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在家庭遭受接连变故的情况下,坚强乐观,品学兼优,至贤至孝,带着瘫痪母亲上学的感人事迹上榜“安徽省精神文明十佳事迹”;入选2011年度“安徽教育十大新闻人物”,荣获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012年荣登“安庆好人榜”,被评为首届“感动桐城十大人物”。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2012年全国农民春晚,并授予“全国乡村道德模范”称号。
加强系统宣传,提升先进典型宣传的整体效应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学校注重把握典型宣传的时效性、持续性和系统性,着力宣传,放大典型的闪光点,通过加强舆论引导、活跃宣传形式、注重对外宣传等宣传手段,综合运用新闻通讯、人物访谈、特写、系列报道、座谈会、文艺表演等宣传形式,发挥电视台、报纸、网站、博客、手机微博等媒体的作用,内外结合、逐层推进宣传典型,形成了典型宣传的立体化格局,把先进典型的崇高思想品德和事迹变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和工作指南,不断增强典型的辐射作用,着力提升典型宣传的整体效应。
通过举办“励志青春——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奋发成才,展示当代青年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全体学生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立志成才。
开展“发现身边的榜样”推荐活动。充分挖掘、选拔学生中的优秀典型,生活自强不息,学习突出等各方面优秀的学生,形成其事迹材料,并在学校进行广泛宣传,激励广大同学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
编辑出版《蔚园之光——滁州学院师生先进事迹材料汇编》。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引导作用,以此激发和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振奋精神,全面掀起“比、学、赶、帮、超”热潮。
召开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对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以及省级、校级“双优生”,奖学金获奖学生进行表彰,调动全校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组织开展“励志成才,感恩奉献”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和教师节等节日,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征文比赛、社会实践活动、文艺晚会等形式开展各项活动,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主题教育,激发学生心怀感恩,立志成才的信念。
抓好典型带动,全面提升育人水平
典型引路的新方式,不仅催生了一批“代表性强、影响广泛”的先进典型,也使典型切实发挥了先锋旗帜作用,为学校应用型人才的成长引领了正确方向,同时也激发全校师生员工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奋斗意志,做到了“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
通过充分发挥励志典型的引领作用,广大学子与学校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学校文化理念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他们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形成了浓厚的“健康和谐、自强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了学校育人水平。
有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在学生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学习主动、奋发向上,参加考研、考级、考证的学生数逐年增加,2013年暑假,有2910名学生留校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近三年,评选表彰校级十佳班级(标兵班)50个班次、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140个班次,三好学生1491人次、优秀学生干部1145人次、品学兼优毕业生828人次,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8220人次、单项奖学金获得者3817人次;省级品学兼优毕业生269人次,国家奖学金72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1261人次,获奖面超过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学校整体工作也有了全方位提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13次)、安徽省文明单位(3次)、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等称号,音乐学院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1个班级被评为全国、全省先进班集体。
终审人:马报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