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滁州学院各级共青团组织坚持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工作方向,围绕学校育人中心工作和“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的实践育人模式,积极开展以专项实践活动为内容的第二课堂和以专题社会实践为核心的第三课堂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效利用第二、第三课堂的育人功能,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等理论学习活动、“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等,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举办蔚然菁英学校培训班、选送主要学生干部参加团省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提高班和团省委大学生骨干网络培训,通过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拓学生骨干视野,提升工作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十佳大学生、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百炼之星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广大团员青年中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积极开展专项实践活动,着力在创新性、应用型上做文章
积极倡导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从经费、场地、指导老师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校级活动为示范,以发展特色院级科技活动为基础,以课外科技创新、专业社团活动等为重点,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科技文化活动格局。
近年来,学校组织的各类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参与人数和规模逐年上升,成果丰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国家专利百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图书1部。学校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考级考证。
一年来,有3000余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竞赛项目50余项,共有600余人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学校荣获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优秀组织奖、第五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诸多荣誉称号。
38个项目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4个项目获得省级立项,产生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4篇,获得专利10项。
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努力在地方性、高水平上下功夫
积极引导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在了解基层、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认识,深化教育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长才干,增见识,形成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建立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逐步形成有利于社会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模式,提高大学生观察社会、分析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2014年,滁州学院团委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青年志愿者总队“爱与梦想”关爱留守儿童实践小分队获得国家级团队立项。
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无偿献血、“三下乡”、“四进社区”、文明交通岗、爱心家教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扩大学生视野,提升实践能力。
今年该校共有8名毕业生入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分别赴西藏、青海及省内基层从事社会管理、基层青年等工作,校团委被评为年度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
一年来,丰富多彩的第二、第三课堂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不仅巩固和深化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效,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动力和对第一课堂的学习需求,既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又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终审人:郑晓华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