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要闻

【回眸14展望15】推动教学工作“新常态”

文章作者:新中发布时间:2015-03-18浏览:813

编者按:2014年,滁州学院党政班子团结带领师生员工,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切实抓好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教育实践活动两个整改,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学校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效。

2015年,滁州学院全面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提高水平。

近日,滁州学院将召开第二次党代会2014年年会暨第三届教代会工代会第二次会议。即日起,本网将陆续推出【回眸14展望15】系列报道,回顾2014年学校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展望2015年学校发展图景。

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评估整改扎实有效。巩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果,坚持评建工作“二十字”方针,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评估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教学工作。完成年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与上报工作。

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新增金融工程、通信工程和酒店管理3个本科专业,学校本科专业数达到46个,撤销应用物理学专业。园林和工业设计2个专业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新增食品质量与安全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专业,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专业数达到43个。

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完成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首次参加“中职对口”自主招生,针对中职学生特点,改革入学考试内容与方法。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新增“技鼎软件”、“百家筝鸣”等校企合作班。开设“GIS综合改革试验班”、“卓越食品工程师班”、“卓越自动化工程师班”等。不断完善“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的实践育人模式。探索实施“学中做,做中学”、“职业岗位驱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等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制定和实施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计算机、大学体育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开设慕课网站,开通慕课教学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力引进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开通80门网络通识选修课程。倡导和推进“双师同堂”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修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

实践教学得到加强。强化过程管理,优化组织实施,完善相关制度。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个。开展形式多样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校内36个专业3327名学生参加,接收台湾淡江大学、安徽大学等跨校学生100多名。与台湾淡江大学、安徽科技学院进行实践教学互换活动。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完成随机抽取全校30%左右毕业设计(论文)查重工作。开展174门(项)次实验、实践课程教学检查。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制定《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规划(2013-2017年)》。获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48项、立项校级项目264项。完成2008年以来未结项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和到期项目结题验收。

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举办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23名教师获奖。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功能,举办“名师论坛”、“教学沙龙”以及教学咨询等活动。举办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联盟内高校教学工作互查互评,加强日常、三期和专项教学检查。评选优秀教学督导员,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在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风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与上海体育学院共建体育专业硕士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体育硕士。3000余名学生参加50余种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60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3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2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获得专利10项。健美操队以3金2银2铜的总成绩获第十三届安徽省高校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并获全国啦啦操冠军赛大学丙组第四名,1名学生打破高校男子丙组10000米竞走纪录并获银牌。

2015年推动教学工作“新常态”

一、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

1、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按照滁州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制订重点建设专业遴选办法、建设质量标准等文件,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应用性品质。全年计划遴选建设4-6个专业。

2、全面推进课程标准建设。结合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试运行情况,做好培养方案的总结工作,并根据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全面推进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3、强化专业负责人的培养培训工作。通过举办相关专题培训、研讨会,对专业负责人进行培养培训,努力提升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建设与管理水平。

4、开展专业质量评估工作。制订滁州学院专业质量评估标准方案,通过专业自评和校外专家评估等形式,讨论、评价和完善专业质量评估标准。

二、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继续推进相关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继续做好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大学数学、大学体育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对改革的成效进行调研与评估,并在充分总结和讨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内容,务求取得良好效果。

2、深化“合作育人”。推动相关专业(群)与滁州市及周边地区相关产业、行业或企业对接,组建战略合作联盟,拓展育人渠道。制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相关文件,明确相关扶持和激励措施;努力搭建育人平台,2015年,拟建立校企合作班3-5个,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室1个,“行业学院”1-2个。继续推动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专业综合改革,继续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3、继续推动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继续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活动,引导教师加强课堂管理与师生互动,加强“备、教、辅、改、考”各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15年,重点推动双师同堂、幕课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4、加强实践育人基础工作。调整优化全校实验室布局及机构,修订实践、实习、实训等管理方面的文件,继续做好实践教学小学期的工作,做好新一轮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实践项目的建设、论证和认定工作;研究、设计并实施“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的方案,努力打造实践育人新特色。

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按照省教育厅和行知联盟相关工作的安排,制订相关管理文件,建立创业教育试点班,并将创业教育与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三、继续开展质量工程建设

1、积极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工作。围绕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好2015年度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在校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基础上,加强省级、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加强省振兴计划项目的申报、建设工作。

2、加强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申报。系统梳理总结升本以来学校及相关院部开展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相关项目、理论与实践活动以及教学成果,培育并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力争取得较大突破。

四、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1、进一步发挥教师教学发展能力中心的作用。根据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需求,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自身建设,努力建立学校与院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长效机制。

2、继续开展教学质量提升活动。组织开展第六届滁州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首届滁州学院教师实践技能大赛,定期举办教学论坛、教学沙龙等活动,开展教学优秀奖的评选活动。

五、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并完善学校学籍管理、学位授予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完善并实施学业预警机制。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

2、逐步推动教学管理重心下移。逐步将教学计划管理、考试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校级教学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重心下移,明确管理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六、提高招生工作质量

1、不断改进和创新招生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招生宣传的方式方法,加强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级中学、班级以及学生、家长、校友等各类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增强招生宣传的效果。及时更新招生宣传的内容,加大对招生政策、办学实力水平和特色、专业培养的条件与保障、育人环境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

2、努力提高招生工作质量。切实做好招生宣传、咨询、服务、录取、数据统计与分析等相关工作,继续做好自主招生工作,不断提升招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终审人:吉晓华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