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新闻

滁州学院研讨转型提升谋划内涵发展

文章作者:学通社记者/黄玉婷发布时间:2016-01-15浏览:826

113日,滁州学院召开转型提升与内涵建设研讨会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以及学校近年来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内涵展开研讨。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郑朝贵出席会议,有关职能部门和院(部)负责人、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围绕主题热烈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转型提升首先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来;要进一步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程技术和实践应用能力;要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要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继续探索校企合作、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与会人员认为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过程,要考虑学科协调发展,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教师评价办法改革,突出教学业绩评价,建立激励竞争机制。

郑朝贵认真听取与会人员的讨论发言指出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转型发展提升内涵的一定经验,具备较好的基础,在深化综合改革方案中也做了顶层设计,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他希望广大干部和全体教职员工切实增强转型发展的主体意识,要有紧迫感和主动性,积极投身于学校转型发展的实践,为实现学校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办出特色的阶段目标,推进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贡献。

滁州学院高度重视转型发展和内涵建设,调结构、转方式、强内涵一直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升本以来,该校根据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的要求,紧紧抓住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建设与发展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任务,深入推进学科专业向应用型转变,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校园基本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基本实现专业结构向“需求型”转变,教师队伍向“双能型”转变,人才培养向“协同育人”转变,走出了一条从单一师范专科向多科性应用型本科转变的发展之路。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成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2015年,在全省22次高校党建和高教工作会议上,学校介绍了学科专业调整和内涵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单一师专升本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当前,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实体经济迅速扩大,社会对人才的规模、类型、质量需求均发生了新的变化,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滁州学院主动适应新常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改革,在办学理念、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一步转型提升,探索适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新途径。去年10月份,该校开展了以“提升办学理念,深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目的就是要适应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和向应用型深度转变的形势要求,加强学习,结合学校实际,深入研讨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育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终审人:郝德新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