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数学与金融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规划的蓝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推动学院转型提升,切实推进“十二五”、“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学院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根铸魂,践行“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推进学院事业改革发展,党的领导是关键,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前提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是着力政治建设,抓实学习教育。根据上级和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十八大以来,学院党总支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讲重作”专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对标看齐,拧紧思想“总开关”,全院师生党员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通过加大党务院务公开、加强对风险点的防控、畅通师生监督渠道,观看《巡视利剑》等专题片、赴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开展“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保证了学院事业发展风清气正。
党总支组织师生党员观看党的十九大开幕会
二是着眼组织力发挥,推进标准化建设。学院党总支认真履行从严治党管党主体责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学院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按照党委关于《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贯彻“达标、提升、创优”工作思路,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遵循、以规范“三会一课”为基础、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党总支所属3个教工党支部、2个学生党支部以全部达标。近三年,3个支部5次获批校级“特色活动”立项、2个党支部获评校级“先进基层党支部”。
总支书记上《做“四讲四有”党员,推动学院转型提升》党课
三是着手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近年来,全院师生党员认真贯彻落实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围绕学院转型提升主题,开拓进取、奋发作为。学科专业建设上,无论是应用经济学学科的建设,还是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申报建设,负责人都是党员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方面,无论是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还是立项课题质量和水平,党员教师都居于前列、是主体和骨干;参加各类专业和学术科技竞赛、比赛,指导教师85%以上是党员,学生获奖者中近40%为党员。无论是落实“十二五”、“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还是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凡学校、学院办大事要事过程中,全体党员都冲锋在前,贡献突出。2017年首届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评选中,学院3位教师获得殊荣,其中党员教师2人。
学院杨慧卿等三名老师荣获校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称号
立志力行,扭住转型发展不动摇
随着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办学定位的逐步明确,学院原有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素质等与学校办学定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不适应的问题愈发凸显,转型发展的压力巨大、任务繁重。然而,无论转型发展多么艰辛,学院领导班子从未退缩,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始终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做好顶层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探索出一条“五位一体”(即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学科支撑平台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建设)的专业转型和提升路径。这是在实践中总结和凝练出的关于传统专业转型和内涵建设的“方法论”,为兄弟高校数学学院和传统数学类专业的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是坚定转型方向,驰而不息扎实推进。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坚持以理学、经济学为基础,以金融和统计为两翼,以“信息化”和“五级实践能力”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扎实推进转型。2014年和2016年,金融工程专业和经济统计学专业相继获教育部批准备案招生;2014年,金融工程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2015年金融工程专业入选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尤其金融工程专业已成为全省高校和业界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专业建设经验和成果多次被安徽日报等媒体报道。
《安徽日报》报道我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
二是立足“应用型”特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几年学院围绕加强教师“应用”能力建设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教学基本功竞赛、微课竞赛等活动,引导教师尤其青年教师重视教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过好“教学关”;强化教师编程、建模、软件使用等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挂职锻炼、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引导教师主动融入学生实践指导团队,以之推进自身应用能力建设;引导和鼓励教师围绕学院学科专业重点进行科研方向转型,通过实施“青年教师读书工程”、引进专家带团队、博士化工程,加大“转、引、培”力度,加快提升科研能力;制定政策引导教师主动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等,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
学院教师围绕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主动实现转型发展情况(部分)
目前全院90%以上的教师都有指导学生学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的经历,33%的教师为“双能型”教师。近年来,先后有6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称号,16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科研优秀人才等称号。
2015年以来学院教师省级教学获奖情况(均为教师党员)
三是围绕学生能力发展,深化协同育人。为切实落实学校办学定位,学院主动拓展校企校地合作,大力推进协同育人。近几年来,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学院新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10余个,为专业教学、学生实习就业、教师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奠定基础。2015年与滁州市银行业(人民银行滁州中心支行牵头)签订《银校战略合作协议》并在省内首开《现代征信学》课程;同年与国元证券签署校企合作战略协议,该公司也成为学院教师社会实践基地之一。2017年学院与智游集团签约建立“智游大数据应用班”。
人行滁州支行与滁州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2015年以来,学院已获国元证券共40万元“金融实践教育奖学金”支持;2016年协助学校获得安徽省金汇教育发展基金会50万元助学金支持。2015年以来,学院联合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连续举办以“征信”为主题的“活动月”、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活动;联合国泰安、国元证券等开展暑期金融投资仿真实训小学期、经济热点分析大赛等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学院与工行滁州分行签约共建实习就业基地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们办学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近年来学院认真推动、深入实施“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一是注重教育引导,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近年来金融学院秉持“心中有尺子、眼里有靶子、脚下有路子、上手有法子”的工作理念,坚守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着眼教风、学风两个向度,找准强基固本、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三条基本工作路径,落实履行责任、建设队伍、优化氛围、健全制度四项措施,抓日常、重经常,抓灌输、重实践,引导学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党团组织、学生社团,通过品牌活动、新媒体平台等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稳步提高。
学生开展“征信宣传”主题社会实践,积极培育社会责任感
二是立足学生发展,做实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学院不断强化学生学业指导,经过不懈探索目前初步走出了从专业认知——专业强化——竞赛比赛助推——特色发展的学生学业指导工作路子。通过深化就业创业分类指导,引导毕业生求职择业合理定位,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和信息收集发布力度,提高指导服务水平等,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金融工程专业2018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均就读经济金融类专业、已签约的毕业生工作和专业相关度达90%。不断加强实验实训、创新设施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目前学院拥有实验教学场所面积400余平米,仪器设备及软件平台总值460万元,生均5500元,基本满足实践教学体系运行需要。2015、2017年学院先后获批“向日葵”和“量化投资”省级创客实验室。近三年,学院学生获批9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7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银奖1项、铜奖1项;仅2017年就获国家级学科(专业)竞赛奖项22项、省级学科(专业)竞赛奖项160多项,获奖学生340多人次。
学院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一等奖
三是做细保障帮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班级,及时化解和处理突发问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学生学涯规划、学业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宣传活动,帮助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严格落实资助政策,关爱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确保经济困难学生没有后顾之忧,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
学院隆重举行“五四”表彰大会
几年来,学院转型发展效果显著,在省内外同类院校中产生了良好反响。常熟理工学院、许昌学院、萍乡学院、南京晓庄学院、铜陵学院、宿州学院等兄弟院校相继前来调研和交流。2017年12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来院现场考察时,也对学院转型发展、推进内涵提升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当前,金融学院全体师生正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内涵发展,推进全面提升,奋力书写金融学院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终审人:吉晓华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