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要闻

【砥砺奋进的五年】食品学院: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高质量迎接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文章作者:吴保林、陈志宏发布时间:2023-05-04浏览:860

为做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食品学院积极探索,守正创新,深化了“工程化育人、产品化科研”办学理念,完善了“工学融通、双创互促”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标准引领、测控一体、信息协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学院以国家级及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扎实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经持续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8年获批省级一流(品牌)专业、2019年入选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年入选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围绕食品产业发展对人才新需求,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地方食品产业对人才需求提出新要求,要求人才培养必须符合产业发展新需求。食品学院坚持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定期开展行(企)业、毕业生等利益相关方的调研和论证,撰写调研报告,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毕业要求能支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能支撑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内涵指标点构建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进研究型、互动式、项目式、工作坊式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三循环”(课内循环、校内循环、校外循环)和“四反馈”(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措施,实现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持续改进。

践行“工程化育人、产品化科研”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为解决专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问题,学院明确提出“工程化育人,产品化科研”办学理念。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教学理念,强调人才培养应符合社会需求,教师科研面向企业一线,以最终产品为目标,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院与相关企业成立嘉吉班、达诺班、金禾食品班等,依托产学研项目,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实施深度产教融合,重点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及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创新“工学融通、双创互促”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工程创新能力

从企业文化、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出发,将“学校学习+企业实践”融合进行,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同时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实现了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融通、理论与实践融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办公室,建立基于专业知识的创新创业机制,开展基于食品生产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放实验室课题、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创新活动促学生寻找创业点,利用创业项目招标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近三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硕果累累,大创项目获批国家级立项22项、省级立项25项。学生学科竞赛参与率100%,获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8项,省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83项。学生发表论文近30篇,申请软著、专利50余项。

通过外引内培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师资力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坚持引培结合,一方面加大了具备工程教育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和培养力度,同时在引才过程中,既注意对专业人才的加强,又注意学科交叉,增强多学科交流,使师资队伍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培养训练学生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师资保障;另一方面加大对所有的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近年来,借助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遇,累计邀请专家进校培训20余次,组织教师参加线上、线下会议培训10余次,通过不断打磨、反复强化,配合以期初、期中、期末、日常教学检查为手段的督导,大大提升了专业教师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学水平,促使教师深刻理解复杂工程问题内涵。在此基础上,学院有计划安排教师进企业挂职,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企业发展,与企业共同制定挂职目标任务,完成任务方为合格。为拓宽教师国际视野,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学院还制定教师国内外访学、参加学术交流计划,加强对教师工程及应用类项目申报指导,尤其是产学研合作力度,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科技创新水平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遴选高水平教师指导其教学、教研、科研,加快青年教师进步的步伐。

近年来,学院教师围绕工程创新能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共获批各类教研项目5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9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4篇;荣获教学成果奖12项,其他教学相关的获奖18项;参编出版《食品微生物学实验简明教程》《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等教材4部,为学院高质量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稿源单位审核:庚丽娜 责任编辑:陈沭文)

终审人:吉晓华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