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要闻

【聚焦党代会·书记微访谈4】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黄永青

文章作者:黄永青发布时间:2023-07-06浏览:1001

党建引领扬风帆 立德树人守初心

——专访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黄永青

记者:过去五年,学院党建事业发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黄永青:体育学院现承担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和全校公共体育教学任务。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6人,博士11人(含在读),党员37人。现有在校生863人,其中党员64人。

(一)党建思政方面

学院党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持续完善党与政、教与学协同育人体制,构建“三全育人”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创新形式,持续加强教职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全员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将课程思政效果纳入督导听课评价指标,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五年来党建思政工作成效:共发展党员147人,所属五个党支部全部完成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2个党支部被评选为“五好”党支部,获批3个党建项目并顺利结项,获批党建“三十佳”项目3项,9名师生党员被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4名教师被评选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发展滁州市腰铺中学为体育学院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基地,持续共建帮扶已有十余年,强化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

(二)人才培养

1.专业体育教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会教学、能训练、善科研、懂管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体育教师为目标,适当调整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部分必修与选修课程,使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设顺序、实践环节课程的安排等更加趋于合理。将劳动教育纳入公共基础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立第二课堂教育实践示范基地。依托地方资源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先后与上海体育学院共建体育专业硕士培养基地;与安徽省体育局共建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2018、2022年被省体育局授予“优秀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开设校企合作班3个。

着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安徽省教育厅举办的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健美操和足球项目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第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2021年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获单项、团体三等奖。

充分发挥体育专业优势,积极主动服务地方。学院集全校智力,圆满完成省十五运高校部赛事训练、竞赛服务和志愿工作,受到了教育厅的好评,承担各级各类省市比赛和社会指导员培训工作。

2、公共体育教学。旨在帮助全校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实现学生德智体劳全面发展。

①加强第一课堂建设。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推进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推行公共俱乐部制教学。大学体育俱乐部共开设13个运动项目课程,基本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②丰富第二课堂活动。A.积极开展大学体育俱乐部项目联赛。篮球、排球、足球等7个项目比赛贯穿全年,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与校园阳光体育长跑一起丰富了我校课外体育文化氛围。B.大学生体质测试。出台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管理办法,将学生当年体质测试成绩纳入学生年度综合测评和“三好学生”评选。从2019级开始,学生毕业时,体质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三)师资队伍

将师德警示教育、专题学习等贯穿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大力推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举办新教师岗前培训、实行导师制,不定期开展研课、磨课、说课等活动。成立督导组,加强教学督导,对发现的问题,能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调整优化师资结构,有针对性的引进高层次人才、送一批年轻教师到国内外培训、访学、读博,提升师资教学科研水平以及高级职称和博士学历比例。

(四)学生工作

推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新生入学、重要纪念日等关键节点为契机,上好“环境适应”课,讲好“行为规范”课,开好“育人特色课”。注重活动育人,如承办全校“青春飞扬”操舞大赛,成立退役大学生之家,定期与腰铺中学学生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培养学生赛事组织能力、献身国防意识、未来教师情感。

设置班导师,强化专业指导。把“五育融合”融入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拓展第二课堂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探索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五)特色工作

1.专业特色。手球项目是学院重点打造的特色项目。2021年滁州学院共组队参加了大学生体育协会举办的第34届大学生手球比赛暨第二届沙滩手球比赛,并获得女子丙组双冠王;滁州学院在2022年中国大学生手球项目“云上”挑战赛取得女丙团体第二、男丙团体第三的优异成绩。个人项目上获得了男、女丙组第一、第二名、第三好的成绩。

2.人才培养特色。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分类培养模式。大一、大二上利用专业课程、职业发展、就业、创业等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进行引导。大二下、大三将学生进一步重点引导,重点是教师教育类和考编考研类。大四结合实习、各种讲座、专场招聘等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的分类指导。

(六)事业发展成效

1、专业内涵稳步提升。2022年体育教育专业获批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增校级课程2项;获安徽省智慧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师获教学类竞赛荣获省级一等奖1项,校级三等奖2项。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获得三项三等奖;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体育学院学子连续多年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

2023年获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6项(其中校级重点项目3项);省级重大项目1项。新增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示范课程2门;2022年新增教研项目3项,获滁州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教师发表教研论文3篇。

2、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五年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10%左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超过 96%,始终位于学校前列。

学生在A、B类学科与专业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6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7项,省级奖项52项;在刚刚结束的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比赛取得了五金一银八铜的优异成绩。

近三年来,学生获批校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34项其中获批大创项目国家级立项 4 项、省级立项 12 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 4 篇。

记者:未来五年,学院党建事业发展有什么新的谋划?

黄永青:

(一)事业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学院将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大力加强体育专业内涵发展,持续提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建设方面顺利通过体育教育省级一流专业结项、师范专业认证,持续提高毕业生就业的层次和质量,打造手球特色,深度服务滁州体育强市战略,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体育学院。

(二)党建发展规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记者:未来五年,学院党的建设工作重点在哪

黄永青:打铁必须自身硬,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具体来说,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聚焦党建引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党建工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压实学院党委主体责任、学院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相关工作领导直接责任。严格执行党委会议事规则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内部治理全过程、全方位,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强化“五育并举”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守牢意识形态阵地。

(2)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以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指示、中央大政方针、学校党委重大决策为学习重点,密切联系工作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努力提高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能力。坚持和完善学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持续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坚持问题导向和质量导向,创新学习形式,提升学习实效。开展系统化、常态化的师德师风教育,完善师德评价机制,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持续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加强党支部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扎实推进党建项目申报,“星级党支部”达标、提升工作。高质量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推动师生党支部共建、互促。完善支部、党员评价激励机制等制度,强化内部治理。

(二)聚焦中心工作,提升服务滁州需求的能力

办精体育教育专业,更好服务滁州中小学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主项,加快对接滁州市中小学体育的特色项目和优势项目,搭建滁州市大中小学体育教育年度交流平台,推进大中小学体育教育协同发展。

办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滁州市急需全民健身方面的体育人才。重点打造科学健身运动指导与健康管理、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群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三个专业方向。搭建滁州市全民健身与健康产业年度交流平台,推进校、企、政协同发展。

体育学院将继续大力加强体育专业内涵发展,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度服务滁州体育强市战略,为早日建成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体育学院而努力奋斗。(稿源单位审核:马报 责任编辑:张晶晶)

终审人:吉晓华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