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新闻

美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

文章作者:申思达发布时间:2023-09-04浏览:70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美术与设计学院团委积极号召青年大学生自觉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青春汗水投入到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学院共组织101支队伍分赴省内外,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围绕理论宣讲、乡村振兴、招生宣传、志愿支教、多彩墙绘、文化传承、关爱帮扶等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青年之眼观时代、察国情,以青年之力担使命、助发展,用实际行动彰显青春风采,他们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主题教育实践。学院团委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进行理论政策宣讲、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学院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马培训班学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10支理论政策宣讲实践团,紧紧围绕实践主题,开展理论普及宣讲、重走红色足迹、走进革命纪念馆、访谈红军老战士、体悟红色文化、感悟时代变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贯通起来,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在合肥市双圩社区、蚌埠市怀远县新东村、滁州市银西社区、银东社区,实践团队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党的二十大精神看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乡村振兴一线落地生根》为题,并结合当代青年对于二十大报告的理解,向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居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集中宣传、相互交流等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在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青年学子通过参观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模型、拍摄照片视频、收集场地资料等形式,亲身感受到了渡江战役的艰苦和惊险,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大家纷纷表示将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进。“八一”建军节前夕,青年学子走访慰问退伍老军人,把关心关爱送到革命老战士的身边,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聆听了抗美援朝老兵关于志愿军的故事,从他的言语和神情中感受到了当时他们那份责任和力量,体会到了他那份炽热的军魂和豪情壮志!

走进基层一线大舞台,为乡村振兴注新活力。学院团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引领青年用专业所学助力家乡建设,让“乡村振兴”留下青春印记。学院积极与地方联系,申报组建6支省级乡村振兴专项团队,5支校院级团队,奔赴全省乡村振兴一线大舞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在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豹迹岩村,实践小分队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带领下走访村庄,了解村情村貌,实地考察村庄的整体布局规划。队员们积极融入村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与村民们一同劳作,感受村民的辛苦与不易,并对村庄基础设施进行民情调研,取实情于民意,认真围绕当地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以CAD制图的形式为制作村庄改造模型,以供村庄后续升级改造参考。在涡阳县涡南镇大于村开展“以艺促兴——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双向互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大于村独特的村容村貌进行设计构思,融入乡村里的“远山稻田,累累硕果”等元素进行墙绘创作,用画笔颜料在墙上绘制出一幅幅艺术作品,得到了村民们一致称赞和好评。

精准推进招生宣传实践,增强学子爱校荣校意识。学院团委扎实做好招生宣传工作,鼓励广大团员青年本社会实践与招生宣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增强我校学生爱校荣校意识,今年暑期我院组织8支社会实践队伍分别奔赴芜湖、阜阳、六安、滁州等地,针对今年的高考生和即将高三的学生开展招生宣传社会实践活动。宣讲团分赴阜阳市城郊中学、芜湖顶峰艺术高级中学、涡阳县汇杰美术学校、临泉县第一中学、滁州四中、怀宁县高河中学等高中进行了宣讲。宣讲团成员们首先播放滁州学院和美术与设计学院宣传片,讲述学校办学历史、介绍优势学科、解读招生政策,他们结合自身大学入校以来的经历感受,和同学们分享了拍摄的校园风景和生活短视频,生动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大学环境、学习和生活,也解答了师生关于在滁州学院学习生活的各种疑问。学院已连续两年开展招生宣传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效果明显。通过开展招生宣传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加强与中学的密切联系,不断丰富内容和拓展形式,招生宣传活动的顺利开展既能使高三学子深入了解我校的学科优势、成才环境及学习氛围等情况,扩大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使团队成员增进了荣校观念,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结合美术与设计特色,打造美育实践新格局。学院团委紧密结合美术与设计两个大类专业,强化暑期社会实践全过程指导,坚持突出美育育人地位,搭建美育实践平台,创新美育实践专项机制,把美育融入实践全过程,在美育中实现青年人生价值,创建美育实践新格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一批暑期社会实践学生骨干,他们深入社区、乡村、中小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用手中画笔绘制美育蓝图,用设计思维传递美育观念,通过一系列绘画、书法、海报设计和视频创作等艺术创作充分展示实践成果。在滁州市梅铺社区青年学子“艺教下乡,点亮梦想”为主题,结合红色文化、防溺水、环境保护、反对浪费等主题,通过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方式,带动社区儿童参与到绘画创作和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蚌埠市二钢社区,青年学子宣传徽派建筑与徽文化,利用绘画、彩泥、折纸等材料手把手教小朋友画画、折纸、做手工彩泥,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徽派传统建筑,切实体验艺术带来的美感和力量。赴六安市九墩塘畔开展“品茶味六安,溯红色源流”社会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知识,以六安瓜片和茶为主要元素,设计独特的茶叶包装。在黄山市休宁县芳源乡梓源村,团队成员利用专业知识,对村庄“金边银角地”、房前屋后闲置地等零星地块,以小菜园、小茶园、小花园、小游园、小药园等模式改造,培育美丽庭院、一米菜园,全域推进绿化美化、古建保护等“微改造”,让老房子焕发出青春、旧庭院透出新景致、古街巷浸染文化底蕴。

2023年暑期,美术与设计学院青年学子从校园走向基层一线,从课本走向社会生活,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实践中悟思想、勇担当,真正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学院团委将做好社会实践“后半篇文章”,继续深入挖掘和发挥社会实践在“大思政课”中的作用,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作用,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释放激情,追逐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通讯员:潘宏,审核:刘一)

终审人:吉晓华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