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要闻

【聚焦党代会·书记微访谈14】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吉晓华

文章作者:蔚然通讯社记者发布时间:2023-10-16浏览:489

坚守马院使命  矢志立德树人

——专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吉晓华

记者:吉书记您好!请您简单介绍下过去五年来,学院党建与事业发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吉晓华:过去五年学院党建与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可以总结为三大方面:

一是突出政治建设,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有序有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与一线教师面对面座谈,通过专家领学、宣讲报告、专题培训、主题党日等形式,筑牢政治信仰。切实开展党建“双创”活动,持续发挥广大党员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理论政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凸显政治引领。获批学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1个、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校优秀党员5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3人。  

二是矢志立德树人,教学改革创新凸显成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落实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持续推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组织开展优秀企业家讲思政课,带领学生上好体验式思政课,推动理论“主”课堂、网络“云”课堂、社会“大”课堂、师生“讲”课堂四堂协同。通过教师全员“大练兵”、青年教师导师制、听课评课制度等,培养“六要”思政课教师。教师在省普通本科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党史说课暨教学展示比赛、蚌埠·滁州思政课教学联盟教学比赛、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中频获佳绩。今年8月,青年教师陈敏喜获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实现新突破。在2021年全省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中,3000余名学生入围决赛,13人获省三等奖以上奖项,其中2人获特等奖,获奖等次和规模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在2022年全省首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中,2人获优秀奖。

三是坚持开放办学,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建立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与滁州市委党校合作实现大师资建设研究平台资源共享,与滁州市教体局协同牵头开展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近年来,组建理论宣讲团赴校内各二级学院、滁州市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开展143场次宣讲,受众达万余人。荣获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社科联“三项课题”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批全国社科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省“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34项,科研能力及服务地方效能进一步提升。

记者:未来五年,学院党建与事业发展有什么新的谋划?

吉晓华:未来五年,学院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坚持马院姓马,政治建院有担当。以党建“双创”为抓手,认真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牢记“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建院宗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庄严使命,充分发挥党政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通过强化党组织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把马院打造成为铸魂育人新高地。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教学立院有品牌。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思政课教师初心使命,担起思政课堂铸魂育人主阵地职责。立足6门思政课程和6个教研室,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探索实践育人,着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三是坚持目标引领,科研兴院有组织。瞄准省级重点马院、硕士学位授权点等建设目标,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以现有4个学科团队为基础,立足实际,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整合科研力量,搭建研究平台,紧密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精准施策,聚力开展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推动学院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是坚持引育并举,人才强院有梯队。着眼学院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制定人才工作规划,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服务”机制。严格遵循“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要求,持续深化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切实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有力集聚高水平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精湛、层次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记者:未来五年,学院党的建设重点在哪?

吉晓华:未来五年,学院党委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铸魂、以“德”正身、以“创”争先、以“联”聚效,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促发展。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深化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开展党建“双创”活动,深入推动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党员喜爱、示范突出的基层党建工作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稿源单位审核:马报 责任编辑:张晶晶)

终审人:吉晓华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