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各部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有关要求,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丰富优质数字资源供给,有形有感有效开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育部决定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征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的
征集一批各地、各校和教师自主开发建设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优质课程资源,并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展示,帮助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带动提升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整体水平。
二、课程类型
本次征集的精品课包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课程思政课、主题活动课等3 种类型。课程以微课形式呈现,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讲义、课件等。
(一)专题课
包括《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课,以及地方和学校自主开设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文化等相关专题课程。
(二)课程思政课
主要指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科学等课程,以课程教材某一章或某一节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课程思政课可以为独立的若干节课程,以学科为单位进行报送,其中课程数量不限。
(三)主题活动课
主要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中小学团队课、班队会、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等。主题活动课除课程实录外,重在展示课程设计、资料准备、课后总结等环节工作。
三、内容要求
(一)坚持正确方向
精品课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确保在意识形态、民族宗教、领土国界等关键问题上没有错误和偏差,授课教师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
(二)确保科学规范
精品课应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完整、教学内容准确、摄制技术规范(见附件1),语言、文字、图片、符号、单位等使用要符合规范要求,政治性较强的图片不得改变纵横比,不得有任何广告。中小学课程须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最新修订的教材。
(三)保证内容原创
精品课是教师本人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教学成果,不得冒名顶替,严禁抄袭。引用资料须注明出处和原作者,使用网络影像素材不得故意遮挡水印及作者标识等。申报教师及单位需拥有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提交精品课资源时需签署捐赠授权书(见附件2)。
四、有关说明
请申报人于2024年10月24日下午下班前,将微课视频、教学设计、讲义、课件(严格按照通知附件1课程制作要求上报)以及捐赠授权书电子版材料(附件2,严格按照捐赠授权书填写指南填写),发送至邮箱:zlgc2019@chzu.edu.cn或者使用U盘将材料送至教务处306办公室,所有电子材料总共不超过20个文件,每个文件大小不得超过1G。电子材料打包的文件夹命名方式为“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如“中华文明的起源-专题课”。另外捐赠授权书还需提供完成签字、盖章的纸质原件材料1份,送至教务处306办公室。
教务处
2024年10月12日
终审人:蔡华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