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新疆师范大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活动。本次研修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先后在乌鲁木齐、吐鲁番、鄯善、奇台、吉木萨尔等地开展实践研修活动,全面了解新疆历史文化与当代实践,深入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密码。
理论教学:专题讲座凝聚思想共识。7月25日,研修班在新疆师范大学温泉校区正式开班。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丽娟教授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汇聚起中华民族奋斗的团结伟力》专题报告。报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古代新疆同中原及祖国其他地区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事实,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脉络与新时代内涵,引领大家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实践研修:行走课堂解析交融密码。研修班以新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教材,设计了“红色基因”“丝路文明”“生态共治”三大实践主线。走进毛泽民故居、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让大家重温了共产党人在新疆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和不屈不挠狱中斗争的历史过程;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交河故城遗址、吐鲁番博物馆、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等展陈的千年文物,让大家了解了多民族共建丝路文明的辉煌历史;考察坎儿井、万亩旱田、葡萄沟等标志性工程,让大家感受到了各民族在治水兴农中的智慧交融;观摩奇台县腰站子村小麦博物馆与农业产业园,让大家领悟到了现代农业技术赋能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反思创新:交流研讨转化学习成果。研修过程中,全体学员积极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努力将所见所学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资源与创新实践方案,积极推动理论认知向创新行动转化,努力实现学思践悟的深度融合。大家纷纷表示:这次研修将‘石榴籽’理念具象化,我们不能止步于触摸和感受大美新疆民族大团结的印记上,更要将这些鲜活素材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在以后的教学中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引导青年学生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本次活动以“理论教学+实践研修+反思创新”三维一体模式构建沉浸式学习氛围,聚焦以“文物说话、遗址为证、实景育人”,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触摸的历史场景与鲜活案例,在行走中感悟“多元一体”的深层逻辑,在交流中凝聚“团结奋斗”的行动共识,圆满实现了研修目标。
终审人:孔令十
责任编辑:刘娟
稿源单位审核:吉晓华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