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服务
  • 书记校长信箱
  • 蔚园心声
  • 返回旧版
  • EN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学校章程
    • 现任领导
    • 大学文化
      • 大学文化
      • 形象宣传片
      • 校园风光
  • 机构设置
    • 管理机构
      • 党群机构
      • 行政机构
      • 直属机构
    • 教学机构
      • 教学院部
    • 科研机构
      • 科研机构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本科教育
    • 成人教育
  • 师资队伍
    • 师资建设
    • 师德建设
    • 人才招聘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科研平台
    • 项目管理
  • 招生就业
    • 研究生招生
    • 本科招生
    • 成教招生
    • 就业创业
  • 校园服务
    • 校历查询
    • 作息时间
    • 电子邮箱
    • 办公自动化系统
    • 学工系统
    • 网络服务
    • VPN服务
    • 图书资料
    • 网上缴费平台
    • 易班网
    • 教务系统
    • 校友服务
  • 信息公开

蔚园要闻

  • 蔚园要闻
  • 人物风采
  • 媒体蔚园
当前位置:首页  蔚园要闻  蔚园要闻
  • 2020.10.30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来校演出交流
    在喜迎我校校庆70周年之际,10月28日晚,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一行来我校开展艺术交流活动,用精彩的演出和精湛的技艺为校庆70周年献礼。校党委书记陈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朝贵,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谭中元,滁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飏观看了本场演出。音乐会由19名安徽师范大学各专业教师带来合奏、独唱、独奏等曲目,种类丰富。古筝独奏《枫桥夜泊》、大提琴独奏《波兰舞曲》、男高音独唱《两地曲》、男中音独唱《浪淘沙·北戴河》、唢呐独奏《关中情》……音乐会在两校教师合唱《我爱你中国》歌曲中落下帷幕,掌声持久不息。本次教学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我校音乐学院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专业教学方面的交流协作,为进一步提高两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责任编辑:陈沭文)
  • 2020.10.28
    我校学子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安徽赛区获佳绩
    日前,2020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安徽赛区)赛事结果揭晓,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是一项面向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全国性IT学科竞赛,旨在促进软件和信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本届省级赛事受疫情影响,远程在线举办,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27所院校的449名同学参加了比赛。大赛采用统一命题、分赛区比赛的组织方式,参赛选手在指定赛点参加个人赛。比赛项目采取封闭、限时方式,选手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相关竞赛内容,真实体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据悉,信息学院高度重视此项赛事,2020年8月进行全院选拔,安排骨干教师开展了为期1个半月的集训,使竞赛成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 2020.10.28
    我校花鼓作品入选教育部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展
    10月25日,我校音乐学院花鼓艺术团作品《凤阳花鼓》入选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中国青年报社承办的“第三届《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重阳节篇章。重阳佳节到,为了更好传承中华文化,将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增强青少年的文化底蕴。2020年,由教育部主办的《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系列节目组再度启程,走进校园,记录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面向全国各类大、中、小学等院校公开征集优秀成果作品进行遴选。此次节目在10月25日重阳节当天13点30分首播、26日13点30分重播。登录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央视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可同步观看,“学习强国”首页也进行了推荐。《传承的力量》系列节目是教育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旨在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将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4个传统节日和元旦、“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4个现代节日集中展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成果。(责任编辑:徐璐)
  • 2020.10.27
    我校院士工作站获省级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近日,2020年度省级院士工作站绩效评价结果公布,我校院士工作站获得考核优秀,也是我校省级院士工作站获批以来首次考核即获得省级绩效考核优秀,并将获得省级奖补资金资助。据悉,在本次全省院士工作站绩效考核中,仅有两所高校院士工作站获得考核优秀。近年来,学校全面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与引进院士及其团队进行全面深入合作,逐步建立并完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进站院士专家积极对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组建、重大项目申报、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予以悉心指导。
  • 2020.10.27
    【70周年校庆】我校举办安徽省第二届生态学青年学术论坛
    10月23至24日,我校举办安徽省第二届生态学青年学术论坛。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五十余位青年学者齐聚我校,在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朝贵出席。食品学院师生代表等参加开幕式。郑朝贵对第二届生态学青年学术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希望通过此次学术论坛更好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服务,促进省内生态学学术力量的进一步发展。会上,中科院动物所聂永刚研究员作了《大熊猫食性演化适应》大会报告,分享了动物的食性以及大熊猫的能量代谢与食性演化过程,报告结束后,聂永刚研究员与青年学者分享了科研中的经验和心得。安庆师范大学周多奇教授、安徽大学王博教授等20名专家、学者从不同方向作了具有前瞻性的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就生态学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热点等问题分享见解,热烈讨论。本次论坛是我校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之一。我校科技处处长诸立新认为,此次论坛促进了省内外青年生态学学者的交流,将进一步推动安徽省生态学学科发展。(责
  • 2020.10.27
    我校经管学院新增4位硕士生导师
    近日,经管学院汪桥、陈学云、李爱军、张晴4位老师被阜阳师范大学聘为阜阳师范大学与滁州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近年来,经管学院紧紧围绕学校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中心任务和“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的办学定位,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定位和社会需求,积极加强学科专业调整、改造和建设。以“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为依托,积极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加强硕士点建设,积极统筹“应用经济学”学科与社会需要的协调发展,促进“应用经济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为三年硕士点申报提供条件保证。据悉,2017年,王琦和黎娜老师已被聘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并已实际指导硕士研究生数人。(初审:缪守祥终稿人:王琦)
  • 2020.10.27
    芜湖市繁昌区50余名税务局干部我校培训
    10月24日,国家税务局芜湖市繁昌区税务局干部知识更新培训班(第一期)在我校开班。芜湖市繁昌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宏权、滁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桂莉出席开班仪式,芜湖市税务部门50余人参加了培训。开班仪式上,桂莉代表学院对参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就本期培训的安排、意义作了阐述。徐宏权在致辞中对滁州学院提供的周到细致安排表示感谢,要求学员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据悉,根据培训日程安排,培训班分三期进行,每期培训时间五天,主要围绕税务系统保密知识讲座、民法典、宏观经济与财税政策热点问题、党务基础知识、团队户外拓展、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等内容展开,为拓展学员视野、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班还安排了实践教学。(责任编辑:陈沭文)
  • 2020.10.26
    【70周年校庆】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我校转型发展工作
    “地方性”和“应用型”,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两大法宝。经过十余年转型发展,许多新建本科高校跳出了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老路,却似乎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难逃应用型的千校一面。一些学者将之归结为这些高校的师范基因。师范院校专业设置基本是“中学一门课、大学一个系”,转型之初大家都是按“系科+工程”的思路,比如生物系转为食品工程、化学系转为化学工程,转着转着,这些“后师范专业”又开始大体相似起来。怎么办?滁州学院党委书记陈润介绍,该校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对“后师范专业”进行专业再造,尤其通过构建“信息化+”模式对理工类专业成功改造,探索走出了一条专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了学校第二次转型。“环滁皆山”滁州学院的前身是滁州师专。2004年升本后他们发现,培养中小学教师这条老路是走不下去了。彼时,滁州学院所在的安徽省,师范生培养已严重饱和:全省每年170多万名毕业生中有几十万名是师范生,而每年上岗的新教师不到一万人。像地理这样的专业更为尴尬。因为那些年高考不考,农村中学基本不进地理专业教师。地理专业出身的滁州学院校长郑朝贵对此深有感触:“你培养的人吃不上饭了,像小岗村一样只好想别的法子,地理和计算机的结合就是
  • 2020.10.26
    【70周年校庆】“蚌·滁”高校来我校研讨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
    10月24日,“蚌·滁”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会暨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在我校召开,蚌埠·滁州两地9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政部主任以及7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庆宏出席研讨会议。李庆宏对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以及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近年来蚌埠·滁州高校携手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提升教师教育水平的做法表示充分的肯定。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和教学比赛的举办,汇聚经验和智慧,搭建蚌埠·滁州两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上午的教学比赛阶段,来自蚌埠·滁州两地高校23名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竞赛。比赛中,教师们以丰富的学识,生动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评委从教风教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打分。最终,4位选手荣获一等奖、8位选手荣获二等奖。下午的研讨会阶段,6位教师进行了交流发言,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蚌埠医学院李乐老师进行了示范教学。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有炜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领导重视、内容丰富、准备充分、务实
  • 2020.10.26
    长三角地区400余家用人单位来我校揽才
    10月24日,第二届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毕业生就业市场暨滁州学院2021届毕业生秋季校园双选会在我校会峰校区举办。来自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的400家用人单位参加,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建筑、金融、信息、教育、服务等多个领域,人才需求涵盖我校2021届毕业生所设全部专业。来自我校各个学院不同专业的近万名师生参会。当天下午,部分用人单位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开展宣讲和考核,通过播放宣传片、PPT展示等途径,向毕业生进一步介绍单位情况、发展规划、企业文化、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前景等,加深毕业生与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本次招聘会由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我校共同举办。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我省教育大会精神,以“稳就业”为目标,努力实现我省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招聘活动举办期间,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朝贵,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开华及相关单位领导深入现场指导,与用人单位交流沟通,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应聘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应聘学生亲切交流,鼓励他们抓住
  • 2020.10.26
    【70周年校庆】我校召开地理信息感知与服务学术研讨会
    10月24-25日,我校举办地理信息感知与服务学术研讨会。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海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通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全国高校、研究院所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朝贵出席,地信学院师生代表等参加开幕式。郑朝贵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希望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会更好的推动地理信息研究领域的建设与发展。在研讨会中,安徽师范大学的杨钊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俞肇元教授、河海大学的苏红军教授、衡阳师范学院的胡最教授等10名专家从不同方向作了具有前瞻性的专题研究报告,与会专家就我国地理信息感知与服务的需求、国内外发展现状、技术体系及热点地区、典型地物的应用示范等问题展开了研讨。此次学术讲座是我校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之一,由我校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承办,实景地理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地理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协办,旨在总结和展示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地理信息感知研究与服务。(责任编辑:陈沭文)
  • 2020.10.26
    【70周年校庆】我校举办校史校情教育主题报告会
    10月22日晚,我校在会峰校区水上报告厅举办“七秩征程弦歌不辍——滁州学院校史校情教育主题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校关工委、离退休工作处、校团委联合举办,校关工委主任倪阳(66岁)、教科院关工委副主任马培良(75岁)、教科院关工委委员毛天德(84岁)担任主讲人,离退休党委书记李正红、校团委全体人员与400余名学生一起现场聆听。毛天德老同志介绍了学校的前身滁州师范学校,自1950年建校到1977年,历经了“艰难创业”、“规范管理”以及“动乱十年”三个阶段二十七年的发展历程。毛天德以改革开放为现代教育带来的巨大变革告诫同学们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他用极富有诗意的语言,赞美了在琅琊山下、蔚然湖畔书声琅琅的良好学习环境,唤醒同学们对在滁州学院学习生活的重新审视。马培良讲述了学校1977年至2004年间历经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和滁州师范专科学校时期的发展历史。在二十七年的发展历程中,校园规模逐渐扩大,人才质量逐渐提高,专业规模以及师生数量也不断发展,为学校终于跻身本科大学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倪阳介绍了自2004年至今学校升格为滁州学院后十六年的快速发展。他纵向对比了学校不同时期的变化,
  • 2020.10.26
    【70周年校庆】安徽皖君科技向我校捐款5万元
    10月23日,我校学生公寓自助洗衣机供应商——安徽皖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向校庆捐款5万元。安徽皖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校企后勤服务领域的服务型公司,主要服务于校园和企业用户,致力于为校企人员解决多样的后勤问题。公司目前主推的业务除了智能共享洗衣机外,还涵盖智能共享吹风机、BOT洗浴、智能共享直饮水、智能共享空调、智能共享充电桩等多项智能服务内容,服务范围覆盖省内外三十多所高校。后勤管理与基建处处长王诗根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并介绍了学校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他感谢皖君电子科技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持,希望通过校庆这个平台,把学校的精神风貌与皖君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携手共进,共促发展。安徽皖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王宝表示,捐资助学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皖君企业文化的担当体现。滁州学院办学七十年来育才无数,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事迹可歌可泣,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可圈可点,七十华诞的校庆生日可喜可贺。(通讯员:方佳伟审稿:王诗根)
  • 2020.10.25
    【70周年校庆】省人大政协领导关心关怀我校建设与发展
    在我校迎来建校70周年之时,10月20、21日,校党委书记陈润,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朝贵赴省汇报学校事业发展情况及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论坛筹备情况,受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明,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肖超英等省有关领导的亲切会见。李明肯定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精神,赞赏学校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应用型办学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他还重点了解了校地合作开展的情况,希望校地深度融合、共谋发展。结合自己在滁州市工作经历,他对市校深度合作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详细指导。他深情地说,作为滁州市的人大代表,自己一直心系滁州学院的发展,办研究生教育,共创“滁州大学”,不仅是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期盼,也是皖东455万人民的热切期待。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肖超英亲切关怀我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发展,她希望学校坚定走应用型发展之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新时代,落实好根本任务、聚焦谋划新“增长点”和特色办学,在学校办学七十周年之际,“奋进新时代、共筑蔚园梦”,加快学校内涵建设、上水平发展,在建设美好安徽建设中再作新贡献、再取得新成就。李明、肖超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571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28/756 跳转到 

会峰校区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会峰西路1号

邮编:239000

琅琊校区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西路2号

邮编:239000

版权所有 © 滁州学院 | 皖ICP备11015759号 | 皖公网安备 341100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