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服务
  • 书记校长信箱
  • 蔚园心声
  • 返回旧版
  • EN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学校章程
    • 现任领导
    • 大学文化
      • 大学文化
      • 形象宣传片
      • 校园风光
  • 机构设置
    • 管理机构
      • 党群机构
      • 行政机构
      • 直属机构
    • 教学机构
      • 教学院部
    • 科研机构
      • 科研机构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本科教育
    • 成人教育
  • 师资队伍
    • 师资建设
    • 师德建设
    • 人才招聘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科研平台
    • 项目管理
  • 招生就业
    • 研究生招生
    • 本科招生
    • 成教招生
    • 就业创业
  • 校园服务
    • 校历查询
    • 作息时间
    • 电子邮箱
    • 办公自动化系统
    • 学工系统
    • 网络服务
    • VPN服务
    • 图书资料
    • 网上缴费平台
    • 易班网
    • 教务系统
    • 校友服务
  • 信息公开

蔚园要闻

  • 蔚园要闻
  • 人物风采
  • 媒体蔚园
当前位置:首页  蔚园要闻  蔚园要闻
  • 2024.11.25
    校领导看望慰问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演出师生
    11月24日晚,“箫韶九成 有凤来仪”2024年高雅艺术进校园鼓乡情韵专场文艺演出在会峰校区水上报告厅进行行前节目彩排,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曾献功观看彩排并慰问参演师生,校团委、音乐学院负责人一同参加。曾献功在观看整场节目彩排后,对节目质量及呈现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动员讲话。他指出,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对于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校艺术教育能力水平。他希望,所有参演学生,一要珍惜专业实践机会,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习与交流,在享受艺术的同时,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二要服务大局听从指挥,外出期间要听从指导老师安排,遵守组织纪律,确保顺利完成演出任务;三是提高质量保证效果,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展现出我校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专业水平,为广大师生呈现一场视听盛宴。参演师生纷纷表示,将不负学校的期望,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每一场演出中,确保“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圆满成功。据悉,25日晚上,2024年“高雅艺术进校园”鼓乡情韵专场文艺演出首场将在我校精彩呈现,26日至29日,将赴蚌埠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安庆师范大学、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2024.11.25
    我校举办2024年采购业务培训会
    为加强采购政策法规宣传,提升采购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采购风险,推进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11月21日下午,我校在会峰校区会议中心二楼报告厅举办了2024年采购业务培训会,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曾献功出席会议,会议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王果主持,二级单位分管招标采购工作负责人及采购项目负责人、资产处工作人员近8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会上,安徽省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四事业部副总工章永兴以《高校政府采购有关政策要点及热点问题探究》为题,从高校采购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高校政府采购有关政策要点、政府采购热点问题解答、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等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解读了政府采购政策,结合具体项目认真讲解了如何做全采购需求调查和科学合理编制采购需求,同时,对政府采购常见违法违规案例进行剖析,切实强化依法合规采购意识。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王果作题为《学校采购文件解读及案例解析》报告。她详细解读了学校2024年新出台的5项采购管理制度,通报了近年来行业内外采购领域违纪违规违法案例,以案为鉴,强调要切实加强采购守法合规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同时,布置了招标采购问题专项整治
  • 2024.11.25
    【聚焦团学“两代会”】培养创新精神,“三力齐发”护航“双创”
    五年来,校团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学术科技能力培养,把学生“双创”工作作为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平台优势,构建以“挑战杯”为龙头,社团文化艺术节和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为辅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为学校“双创”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完善政策支持,激发“双创”动力修订《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实施细则》《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奖励办法》,制定《本科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第二课堂必修3个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学分+奖励”激发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动力。设立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专项经费,保障各类科创赛事活动开展与奖励发放,五年来累计发放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奖励187.91万元。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双创”潜力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双创”能力突出科创竞赛的普遍性,打造以“挑战杯”为龙头的一院一赛科技竞赛体系,依托“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校院两级累计规划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类“第二课堂”课程237个。依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进社区行动计划等,开展职场体验、政务实习、挂职锻炼等实践活动,如信息学院“创客职
  • 2024.11.23
    我校隆重举办高质量特色发展研讨会暨庆祝升本办学20周年大会
    11月23日,我校召开高质量特色发展研讨会暨庆祝升本办学20周年大会,共忆学校升本20年发展历程,共享学校建设发展成果,共商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大计。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范奇,中共滁州市委书记吴劲,中共滁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胡春华,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图强,中共滁州市委副书记金力,中共滁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文芳,滁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虹,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虞宝桃,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熊宇杰,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庆亮,安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永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夏春明,南京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仰飞,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兴伟,淮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毕明福,滁州学院校友、中原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夏元清,安徽省社科院党组成员、江淮论坛主编陈义平,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罗军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安徽政企副总经理李雨涛,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教人才培养部副总经理李伟国,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高教行业总监杨振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张贤杰,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锐,滁州光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士平等出席大会,学校老领
  • 2024.11.23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来校指导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
    11月19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张连富带领研成处副处长徐飞、丁增正、研成处主任陈习、安徽师范大学研招办主任凌从祥、蚌埠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浩轩、皖西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吴坤铭,来我校检查指导2025年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并召开座谈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桂林、科研处、硕士学位点负责人陪同并参加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处长诸立新主持。座谈会上,滁州学院科研处副处长詹歌、皖西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吴坤铭分别汇报了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计划,安徽师范大学研招办主任凌从祥、蚌埠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浩轩分别分享了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的工作经验,并对进一步完善自命题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与会人员就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作了充分的交流。张连富充分肯定了我校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对试卷命制、审核、封装、运送等环节的安全、保密进行了具体指导,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研考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命题流程、强化质量管理,确保自命题工作安全有序实施;二是要认真学习教育部和省招委有关研考自命题文件,准确把握自命题工作要
  • 2024.11.22
    我校举办第十一届皖台物联网研讨会
    11月22日,第十一届皖台物联网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皖、台两地同步进行,来自两岸20余所高校、研究所和产业界代表150余人参会。皖台物联网研讨会是由皖台两地教育界、学术界及企业界的多个机构共同发起并组织的系列会议,自2014年开始轮流在皖台两地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成为皖台教育交流的知名品牌。本届研讨会由台湾淡江大学、滁州学院、安徽省计算机学会、滁州市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台湾淡江大学校长葛焕昭,台湾佛光大学校长赵涵捷,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陈恩红,滁州学院党委书记周旭,党委常委、副院长陈桂林,滁州市台办主任葛鹏和台胞代表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周旭代表学校向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从发展历程、师资力量和办学定位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概况。周旭指出,本届研讨会以“智慧物联网与大健康”为主题,旨在探索如何通过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大健康领域的创新与变革。会议将围绕智慧医疗建设、健康数据分析、物联网信息安全及智慧物联网应用等专题展开,举办高水平学术报告、开放论坛等活动。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积极交流思想、贡献智慧,共同探索智慧物联网技术在大健康领
  • 2024.11.22
    我校开展中层领导人员任前集体谈话
    11月21日,校党委副书记张敏主持召开新提任和交流任职中层领导人员任前集体谈话会,校党委书记周旭参加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项东,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丁荣祥,新提任和交流任职的中层领导人员参会。周旭指出,本次干部调整是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学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际进行的一次重要人事调整,是党委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落实省委第十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结合干部队伍建设现状,经过通盘考虑、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后作出的决定。校党委高度重视,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执行选人用人相关规定,达到了预期成效,体现了导向更加鲜明、程序更加严格、结构更加优化的特点。周旭对新提任和交流任职的中层领导人员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做到“两个维护”,讲政治、想干事。要着重把握好“三个度”:维护核心上有鲜明态度,谋事干事上有政治高度,贯彻党委决策部署上有行动力度。二是胸怀“国之大者”,强本领、会干事。要在学习中强才干,在实践中补短板,在专研中促提升,通过真刀真枪的实干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三是牢记“初心使命”,重担当、干成
  • 2024.11.21
    【聚焦团学“两代会”】上好“行走的思政课”,书写挺膺担当青春篇章
    五年来,校团委累计组建8500余支暑期实践团队(其中122支团队获批省级及以上重点、示范团队),6万余名青年学子分赴省内外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躬身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以实际行动书写挺膺担当青春篇章。一、高度重视,加强统筹,顶层设计有深度一是党政重视,高位推进。学校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并按照每年每生不低于15元标准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校级层面的组织实施。此外,每年并邀请校领导深入一线走访慰问实践团队。二是多方联动,统筹协调。校内各单位立项专项调研和实践项目课题并面向全校学生公开竞标,以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拔优秀学生深入课题申报单位开展实践锻炼。此外,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三是统一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活动主题,把握学生特点,在全校范围统一组织实践团队立项,为所有立项团队开展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购买意外保险,配发队旗、服装,选聘指导教师,全程参与社会实践。二、精心组织、务实推进,活动开展有力度
  • 2024.11.21
    我校教师获2023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奖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院教师赵明伟教授参与申报的《生态环境曲面智能计算方法》获自然学科奖二等奖。该奖项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岳天祥研究员牵头,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滁州学院、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创新研究院、西南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与高校参与申报。该奖项主要成果内容为生态环境曲面的智能计算以及在生态环境等领域中的应用,我院教师赵明伟教授在生态环境曲面的理论发展与高性能计算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悉,自然科学奖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当中三个项目奖励类型之一,旨在奖励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创新性科技成果。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有较为严格的数量限制,其中2023年度自然科学奖共评选一等奖13项,二等奖39项。(初审:李龙伟,通讯员:孟瑶瑶)终审人:白绍业
  • 2024.11.21
    我校协办的滁州市第二届“阳明文化活动周”开幕
    11月18日上午,随着滁州市委书记吴劲的一声宣布,“滁山与我最多情”滁州市第二届“阳明文化活动周”正式开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宝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广友,市政府副市长苏虹,市政协副主席王成山,阳明文化研究知名专家、学者、网络大V等出席会议。本次活动由滁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等单位承办,我校为协办单位,文学与传媒学院、音乐学院师生参与协办了部分活动。18日上午,“阳明文化圆桌对话”在荣逸山水酒店举行,文传学院党委书记王诗根作为本地网络大V主持对话会。传媒人王志勇(@传媒老王)、历史文化博主王健(@历史探秘)、资深媒体人李汨汨(@宝藏姐姐)、作家张扬、文化学者郑心一等国内五位知名网络大V应邀出席,就“网络语境下阳明文化的传播”话题进行分享交流。活动还邀请了传媒研究专家、知名历史博主等围绕网络语境下阳明文化的传播进行圆桌对话。18日下午,“龙潭弦歌——礼敬阳明诗文朗诵会”在滁州市演艺集团小剧场举行。文传学院教师韩霞、杨健指导,孙雨墨等八位同学创作参演的原创情景剧《迷雾中的觉醒》,用穿越的艺术形式,诠释了王阳明“致良知”与“知行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音乐学院教师王小伟为
  • 2024.11.21
    我校教师在国际储能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焦尚青博士在国际储能材料领域高水平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IF=18.9)上发表题为“Constructing interfacial molecular layer coupled with Zn2+transfer/deposition kinetics modulation toward deeply reversible Zn anodes”的研究性论文(DOI: 10.1016/j.ensm.2024.103909)。该工作得到了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滁州学院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的支持。锌离子在两种电解液中的沉积机制示意图在该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界面策略,即利用生物大分子支链淀粉糖(Pul)在电解液系统中激活锌金属阳极(ZMAs)表面。研究发现在添加剂Pul分子的自适应吸附作用下,界面分子层(IML)的自发组装不仅在电极界面触发了富Zn2+区域的形成,有效平衡了离子通量,而且同时将Zn2+的成核生长模式转变为瞬时渐进的杂化机制。重新配置Zn2+在非均质电极/电解质界面的转移/沉积动力学。此外,在固/液界面处,I
  • 2024.11.21
    我校学子在安徽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中获佳绩
    2024年11月9日至10日,安徽省跨文化能力大赛省级决赛在安徽大学知行楼成功举办。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022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周兵兵,2022级英语专业任凯娣和2023级商务英语专业潘涛三位同学(指导教师:梁文静、沈云、周小莉)代表英语专业组参赛,取得了安徽省二等奖的好名次。省赛包含复赛和决赛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案例展示与分析,团队围绕“商务沟通”,开发编写了以跨境电商直播为背景,Jumia平台直播直播国货为主体内容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紧扣当今时事,各国官员做客直播间,引领直播新浪潮。第二阶段为线下决赛,决赛环节包括跨文化冲突案例开发与展析、情境评述和讲述中国故事三项内容。三位选手以优异的表现获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认可和一致赞赏。此次比赛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外语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安徽篇章和徽风皖韵的外语诠释,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了我校学子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充分展现了外院学子的风采。
  • 2024.11.21
    我校部署推进期末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1月20日上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曾献功主持召开学生工作例会,全面部署和推进学期末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各项重点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参加会议。会上,学生处结合近期学生工作形势,就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统筹做好考研学生指导服务、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扎实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着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等工作进行了细致梳理和详细部署。教务处、安全保卫处、后勤管理与基建处、团委负责人分别围绕学生学业预警、转专业、校园安全、校园电动车整治、反诈防骗、宿舍安全卫生、第二课堂成绩单等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曾献功深入分析了当前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厘清下一阶段学生工作的思路和方向,对进一步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一要把握规律,紧跟形势,精准瞄定学生工作发展定位。全体学工人员要深刻把握当前学生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工作路径方法,不断提升新质思政工作能力,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需要。二要凝心聚力,抓住重点,协同联动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紧抓学期末重要节点,全覆盖、常态化实施防电诈教育,多形式、多元化开展学生学业、就业分类精
  • 2024.11.19
    科技日报报道我校“科技副总”工作
    11月19日,科技日报要闻版面以《释放高校创新潜能开辟“产学研用”快车道——滁州学院以“科技副总”模式助企发展》为题报道了我校“科技副总”工作。2020年8月,我校与来安县人民政府签订《滁州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来安中心合作共建协议书》,双方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建立“科技副总”模式,通过释放高校教师创新潜能,开辟“产学研用”快车道,以此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校累计向34家企业派出34名“科技副总”。他们运用科研成果解决了150余项企业技术难题,创造经济价值超过2000万元。2024年,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教育厅联合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首批安徽省“科技副总”名单的通知》,我校16名教师被选任为首批安徽省“科技副总”,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我校“科技副总”模式得到滁州市委领导批示肯定,2021年科技日报首次报道我校“科技副总”工作,2023年人民网、《安徽新闻联播》先后报道了我校“科技副总”工作。(稿源单位审核:马报 责任编辑:张晶晶)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572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4/756 跳转到 

会峰校区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会峰西路1号

邮编:239000

琅琊校区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西路2号

邮编:239000

版权所有 © 滁州学院 | 皖ICP备11015759号 | 皖公网安备 341100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