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客
书记校长信箱
蔚园心声
返回旧版
EN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
形象宣传片
校园风光
机构设置
管理机构
党群机构
行政机构
直属机构
教学机构
教学院部
科研机构
科研机构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本科教育
成人教育
师资队伍
师资建设
师德建设
人才招聘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平台
项目管理
招生就业
研究生招生
本科招生
成教招生
就业创业
校园服务
校历查询
作息时间
电子邮箱
办公自动化系统
学工系统
网络服务
VPN服务
图书资料
网上缴费平台
易班网
教务系统
信息公开
蔚园要闻
蔚园要闻
人物风采
媒体蔚园
当前位置:
首页
蔚园要闻
部门站点
宣传部
蔚园新闻
人物风采
2014.10.12
【蔚园专利人】窦立亚:小笔筒掀起大创新
采访窦立亚之前,曾听过她关于赴美培训回来时的讲座。那时她展示了美国进修期间课堂上设计作品的创意,及对进修时国外设计作品的见解、对国内设计现状进的独特分析。“富有想法”且“思维缜密”,是我们对她的第一印象。但那时不知道她发明了带名片夹的笔筒。 享受生活更能激发创作的激情 “当时的效果图是玻璃材质的,晶莹剔透,还是很漂亮的。&rdqu
2014.10.10
【蔚园专利人】滁州学院彭靳:偶然想法发明多路心电监护仪
编者按:滁州学院在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加强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鼓励师生创新,倡导自主发明,近年来,该校师生每年获得数十项各类国家专利,国家专利授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有较大提高。 本网将陆续刊发介绍专利发明人和他们的发明经历,今日刊登第一篇《彭靳:偶然想法发明多路心电监护仪》 ———————&mdas
2014.10.02
一片丹心育新人:记滁州学院关工委主任宋发友
“老骥伏枥献余热,一片丹心育新人”,这是滁州学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任宋发友的真实写照。宋发友2005年4月从原学校党委副书记任上退休,当年12月被聘为学校关工委主任。9年多来,他全身心地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为青年师生办了许多实事,为老同志办了许多好事,成为“老有所为”的典范。【当好“班长”,推进关工委工作科学化建设】宋发友担任学校关工委主任后,争取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落实了关工委的办公地点和办公经费。在落实办公场所时,他结合关工委老同志的自身特性和学校离退休工作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关工委的办公室和离退休工作处、离退休老同志的活动室放在一起,关工委、离退休党总支、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三个组织有机结合、成员交叉任职,这样有利于形成合力,更好地开展工作的思路,得到了学校党委的充分肯定。在他的建议下,关工委、离退休党总支、退教协三个组织经常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学习,研究工作,策划活动,调动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离退休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学校领导对此感到十分满意。宋发友意识到,关工委工作的主要职责是育人,是关心、关爱、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为此,他在
2014.09.19
【蔚园学人】韩传强:让学生惦念的思政课教师
在滁州学院思政教研部韩传强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约80厘米高的小玻璃瓶,小巧而精致,显得非常特别。瓶子里面分别装有80颗星星、80只千纸鹤以及其它各种折纸,它们是2012级英语师范专业全体学生亲手为韩传强折的。与那个80厘米高的玻璃瓶相比,韩传强书柜上的一束玫瑰则更引人注目。这倒不是因为花开的娇艳,反而是因为这束玫瑰早已枯萎。这束花是去年他过生日时,学生送他的礼物。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玫瑰早已枯萎
2014.07.09
【滁州日报】图书馆馆员的别样人生
2014年7月9日《滁州日报》刊发禹茜茜采写的人物通讯《图书馆馆员的别样人生》,报道了滁州学院图书馆刘玉龙老师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工作成绩及其颇有造诣的文学艺术成就。全文如下: 非常有幸成为第一个写他的故事的人。 他的名字叫刘玉龙。或许此刻的他正安静的沉浸在大学图书馆一隅,是书匠却不是教授,是书虫亦不是专家。图书,成为他此生与安徽滁州结缘的“媒人”,更是他人生的
2014.06.26
【校友风采】癌症老师王永胜:学生眼中的"淡定哥"
滁州学院外语学院1991届校友王永胜扎根山区学校,一教就是23年。在癌症手术后,淡定从容,丢不下学生,仍一心扑在工作上,被他的学生亲切地称为“淡定哥”,在当地传为佳话。 【癌症老师被称“淡定哥”】 红山原是定远县的一个乡镇,10年前撤并后属拂晓乡管辖,位于该县东北近30公里处,与明光市、滁州市接壤。王永胜1991年从当时的滁州师专毕业后,就来
2014.06.17
【蔚园学人】张文杰:志不强者智不达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有诗曰:“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也许每个人坎坷的成功路本身就是一首辉煌的诗,一曲美妙的歌,因为它交织着心血和汗水,日夜拼搏,苦心经营,最终才能铸就自己的未来梦想。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博士、张文杰副教授的求学与治学道路就是如此。 从黄土高原,走到西南、华东地区求学深造,锲而不舍,从中学教师到大学教师,从师范生到文学博士,到院系科研教学的学科带
2014.05.15
【蔚园学人】戴燕燕:油画老师的华丽转身
比起中文名字戴燕燕,“玩具老师”的称号在学生圈里更容易被人熟知。17年的时间,从一个美术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转型发展为滁州学院的玩具设计与制造方向的带头人,戴燕燕用她的勤奋与执着,在这条转型之路上实现了华丽转身。而华丽的背后是她的坚韧和付出。戴燕燕讲解玩具制作要领1997年,戴燕燕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油画方向毕业后进入滁州学院工作,那个时期,美术学院的教师大多和戴燕燕一样,是油画或者国画出身,设计类的教师十分稀少。出于课程安排,戴燕燕需要给学生上设计类的基础课,从那个时候起,她便边学边教,开始了自己的设计转型。戴燕燕从小对设计具有浓厚的兴趣,还是孩子时,她便利用家里的缝纫机,自己做衣服。虽然后来学习的是油画,但在色彩搭配、造型定位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和设计相通的地方。可是光靠这些,就想把这门课教好还是远远不够的,戴燕燕回忆,那几年与其说是教书,其实就是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很多东西都是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有些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就只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2009年,滁州学院提出了建设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2010年,美术学院新建了工业设计专业,作为已有多年设计课教学经验的戴燕
2014.05.14
【校友风采】刘劲松:做祖国优秀的边陲儿女
4月23日,一股十年一遇的寒流袭击新疆乌尔禾地区,十级大风持续了六个小时以上,部分地区瞬时风力达到十二级,夹杂着沙尘,道路能见度不足一米,温度也在一天之内由20℃下降到了零度。 当晚十一点半,新疆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三七团电视台记者刘劲松跟随当地交警在路面巡逻,突然车内一声巨响,警车后窗玻璃被狂风刮起的石头砸碎。 这个夜晚,险象环生。巡逻完已是凌晨两点。 天还没亮,刘劲松又接到新的采访任务,去边
2014.05.13
【蔚园学人】滁州学院卞佩峰:心理健康“卫士”
赵茜(化名)是滁州学院的一名在校学生,进入大学以来,情绪一直非常低落,对于身边的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后来经过百度查询,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在不断的自我暗示下,赵茜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后来,她找到合肥的一家医院进行心理会诊,专家给她开了几个疗程的药物,甚至建议让她住院治疗,赵茜相信,自己的抑郁症已经非常严重。听从老师的建议,赵茜找到了学校心理咨询室专家卞佩峰。几次访问后,卞佩峰告诉赵茜,是因为对自己过高的要求,还不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和所致,并不是抑郁症。经过和卞佩峰的多次交流,赵茜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而现在的她,正愉快的享受着美好的大学生活。这些年来,像赵茜这样来找卞佩峰老师咨询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省外高校的学生也开始通过电话、邮件、短信向他咨询。无论多忙,卞佩峰都会用他的耐心和倾听,帮助一个又一个同学排除心理的困惑。不断学习,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心理专家卞佩峰是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在中学时代,他就听说过“心理学”这门科学,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无尽的憧憬。1978年,卞佩峰在安师大滁州分校中文系学习,1982在安师大教育系攻读心理学,1996年又到北京师范大学深造。此后开
2014.05.08
【校友风采】滁州学院柳香玉:瓜地里谱写人生之歌
又是一年种瓜季,走进阜阳市颖东区老庙镇赵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而立的塑料大棚,一百五十多亩。烈日下,一女子正在棚间来回穿梭,详细记录着大棚里瓜苗的生长情况。她是这片瓜地的主人,皮肤黝黑,俨然一副农妇形象,谁也不会想到,这位众人口中的“西瓜大亨”,竟会是一个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三年多的时间里,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谱写了人生路上快乐的歌。 大学毕业多方尝试,
2014.03.07
赵诗涛:拾金不昧的高校物管员
3月7日《安徽日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姓故事”专栏,刊发记者采写的通讯:《拾金不昧的高校物管员》,报道了滁州学院琅琊校区教科楼物业管理员赵诗涛拾金不昧的先进事迹。赵诗涛自2009年以来,他已将捡到的近10万元贵重物品交还给学生,包括手机82部、钱包14个。《安徽日报》同时配发署名评论:《给“活雷锋们”多点个赞》。
2013.12.25
滁州学院校友葛宗保跳入冰冷池塘救人传为佳话
连日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2001届校友、来安县水口中学地理教师葛宗保和衣跳入冰冷的池塘里救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顽皮九龄童,一头撞进冰冷池塘 临近冬至的天气,冷飕飕的寒风吹得人伸不开手。因家庭变故,水口中学62岁的门卫俞吾龙与年仅9岁的孙子俞长杰相依为命。12月15日是星期天,俞长杰和几个小伙伴在校园里玩耍,渐渐脱离俞吾龙的视线,跑到操场旁边的池塘边。 这口池塘,其实是学校的
2013.12.17
“爱心物管站”发出的感谢信
在滁州学院琅琊校区教科楼,一楼物业管理站墙壁的小黑板上,一封“感谢信”吸引着过往师生驻足观看。感谢信全文如下: 2013年12月3日上午,教科楼教师休息室开水房由于学生洗水果等原因致下水管道堵塞,水溢出,室内地面已无干燥处。11:45,管理员将下水管道疏通。饭后12:30,管理员去清扫开水房卫生,这时发现一位女同学正在清扫积水,然后用拖把将室内地板拖擦干净。这位同学从小事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6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6
/
8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