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相关部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要求,探索新时代我校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机制、新模式,引导学生积极组织、参与网络文化创新实践活动,投身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决定组织开展首批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以易班平台建设为契机,狠抓队伍培养,强化内容建设和阵地建设,建立“项目支撑、硬件支撑、师资支撑、学习支撑”的四维活力运转机制,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分阶段遴选一批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予以重点建设。打造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品牌工作室,发挥其对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大学生成为弘扬健康网络文化的新兴力量。
二、申报名额
首批拟培育5个工作室(根据申报情况,可以略少于或突破计划数)。学院及专业不限,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团队;指导教师采用学生自由选择和学院、部门推荐两种方式结合。鼓励广大专任教师、专职辅导员等积极参与;同时鼓励机关部门科室工作人员申报指导教师。
三、建设要求
培育建设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需围绕以下几点要求展开:
(一)明确目标。工作室将依托学生组织和骨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完善的管理、运行、评价机制,推动工作室品牌化建设、项目化运作、优质化产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引领校园网络文化风气,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涵,破解网络文化建设难题,提升学生网络文化素养。
(二)凸显特色。工作室要立足学校情况,聚焦师生需求,从网络文化、网络思政、网络舆情、网络技术等内容中选取方向、明确重点、凝练特色,在校内外广泛开展网络主题活动、网络课题研究、网络产品研发和网络技术服务。
(三)注重实效。工作室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网络行为习惯,以学生喜爱、学生认同、学生受教为导向,不断推出师生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及时做好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成果的总结应用、转化推广,把相关成果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素养教育、双创能力教育等人才培养环节中,紧扣新时代要求,成为提升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
四、申报事项
(一)申报环节。网络文化工作室负责人自主拟定名称、确定团队、联系指导教师及撰写申报材料。申请人需填写《滁州学院首批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申报表》(见附件),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后,经单位推荐,统一于2018年10月20日前报送至学生处易班发展中心(行政楼219办公室)。
(二)评审环节。学校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择优遴选。
(三)培育环节。网络文化工作室立项后,学校将按照项目重要性、项目实施难度等,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建设经费从易班发展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中划拨。指导教师工作量将参照易班工作考核中的相关规定给予支持和评定。
(四)评估环节。经过阶段性建设后,将对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进行项目建设检查评估,对于评估不合格的工作室取消立项。
五、工作要求
学校易班发展中心加强统筹指导,对入选的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强化过程指导,推进重点建设,根据所取得的网络文化成果,予以宣传推介。相关建设成果纳入学生工作考核和易班建设考核评优中。
希望各单位高度重视,将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纳入本单位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做好思想动员、组织开展、宣传推广等工作,推进本单位工作室的培育建设。
附件:1.滁州学院首批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申报表.doc
2.滁州学院首批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申报汇总表.xlsx
学生处、易班发展中心
2018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