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获悉,从今年起,我省将连续5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今年拟选聘1500人,聘期3年,可以续聘。
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安徽基层计划”,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作为选聘对象;已经选聘到村任职且符合选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经组织考察推荐,可转为选聘对象。选聘对象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可选聘。
根据中组部等部门负责人解读的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政策,我省将按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大学生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水平确定补贴标准;中央财政按人均20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安置费,按照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人均每年分别给予5000元、10000元、15000元的补贴。
党的期望,农民的期盼
人民日报评论员
前不久,中央有关部门作出部署,从2008年起,每年选聘2万名,连续5年共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这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农村正在经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迫切需要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新农村建设者。大学生到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干事创业,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的殷切期望。
在基层和工农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实际上,选聘大学生当“村官”的工作,在不少地方已开展了几年。许多事例表明,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有用武之地,有施展平台,能够在服务“三农”、服务群众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正确选择。
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大学校。一大批掌握现代知识、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在那里成长起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成为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有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农村条件艰苦,农村工作辛苦,农村基层干部经常风里来、雨里去。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不能不做好经受艰苦环境锻炼、经受困难挫折考验的充分准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艰苦、困难、挫折何尝不是历练人生的一种机遇、开启成功的一把钥匙?大学生任“村官”后,应自觉把自己当成农民中的一分子,善于问计,虚心学习,利用所学之长为农民服务。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各级党委、有关部门、高等学校、农村基层党组织及社会各界有责任重视、关怀、爱护他们。要妥善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满腔热忱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种好的机制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他们干事有劲头、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社会更加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希望广大高校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和时代呼唤,自觉自愿到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干事创业。祖国和人民期待你们早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责任编辑:高河 稿件来源:江淮晨报 人民日报
终审人: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