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安徽省模范教师葛秀涛
刚刚被评为“安徽省模范教师”的化学与生命与科学系主任葛秀涛涛教授,是一位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求真务实,乐于奉献,勇于开拓,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极富创新协作精神的学者。他在1999年、2001年、2005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
葛秀涛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积极、主动、认真,很好地履行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能深入学生、研究学生思想动态、心理需求、成长规律、教育和管理最佳方法与途径。“抓两头、带中间”,“严柔并济”,“动脑、动心”,“行为、评语定性定量”。尤其注重教育者自身对知识渴求、对事业尽责、对人真诚和对生活酷爱等品质对被教育者的深层次影响与互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做学生严师益友。准确、无误地完成了校系领导、老师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开展了以培养、激发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最终目的众多活动。
教学上,以“课前精心策划·课上认真实施·课后及时反思”的敬业精神和“常教常新·常教常精”的授课理念,默默耕耘“物理化学(含实验)”等基础课程二十余载,讲课3000 学时,受益学生千余。
其中,1998-1999学年度第二学期给安徽科技学院带《物理化学》(含实验)课程,连续两年从事2005、2006级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化学实验(物化)》教学、很好地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本科教学工作量;教学思想先进,符合时代要求,课程内容安排合理,条理性强,符合认知规律。
对“物理化学(含实验)众多概念、原理、公式等章节内容及其课程之间知识的内在逻辑关联”反复进行过数百次推敲、揣摩,发掘、收集了大量“理论、知识、技能”与“学科前沿·尖端科技·高新产业、无机·有机·分析·化工、生产(区域经济)·生活·自然·人生”间“闪光点”渗透于教学,并在教学中及时引人国内外教育教学新成果。
他因材施教,方法灵活。探索总结了物理化学“启发·互动”教学法、努力实现“黑板加粉笔和多媒体”优点最大化。用“诙谐·幽默·深入浅出·生动易懂”的话语、方法与手段,将“抽象·深奥·丰富、令人爱恨交加”的物理化学变成了授课对象的精神享受;利用出版发行的电子教材、高等学校化学资源库和网络资源,制作了具有自身授课特色的《物理化学多媒体》授课课件。大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了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学效果优良,早在1987年就获1984级化学教育班同学好评,1998-1999年获安徽科技学院有关领导、老师和学生公认,2005、2006连续两年教学测评优秀。
葛秀涛结合自身和学校特点,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深怀对母校的挚爱和对事业的无穷追求。伴着其母亲的突然病故、女儿首次高考失败、亲弟病逝和年迈老父多病等痛苦的多次折磨,始终坚持开展教育教学和功能材料等科学研究不放松。近十余年来,先后主持省教育厅和院教学研究课题2项,在“大学化学”等国家级刊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参编书籍1部(承担4万字)、自编讲义2本;主持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课题4项;在Sensors and Actuators、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无机材料学报、化学物理学报、应用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仪器仪表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独撰和第一或通讯作者的科学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ISTP、Ei收录9篇。
项目“Y(La)FeO3与In2O3基气敏材料制备、掺杂和性能研究”获2006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填补我院此项空白)。“Ga2O3-NiO复合氧化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和气敏性能”获安徽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第一完作者);指导并帮助5名中青年教师成功申报2项校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3项省教育厅课题、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并有“新型PVC树脂无毒热稳定剂性能研究与应用” 、“乙基麦芽酚工艺改进”等“产学研”项目分别在巢湖和蚌埠对接会上,与巢湖香枫塑胶助剂有限公司、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约。
在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葛秀涛对所承担的其它工作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心血。2000年-2004年“专升本”期间,负责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物理化学亮点实验室”建设。从仪器设备论证、安装、调试、使用,到“解说词”的近百次推敲、修改和二十余次的检查、演练、指导,花费了大量无任何报酬的时间与心血。是勤奋,是“教学、科研”底蕴,是恰如其分、挥洒自如之解说。“物理化学亮点实验室”最终赢得了以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方惠坚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的赞许与肯定。
负责系行政工作以来,葛秀涛能从讲政治高度,以科学发展观统“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和实验室等”建设,虚心“向实践、向同事、向领导、向群众”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政能力。升本以来,代表教师或系主任作大会交流发言十余次。
终审人: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