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滁州学院报社评选的滁州学院2008年度“十大要闻”日前评选揭晓,分别是:
一、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首届本科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
5月8日-9日,省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专家组对滁州学院申请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授权专业进行评审。专家组认为,滁州学院办学思路清晰,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学校升本时间不长,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高度重视学科专业调整和学科专业内涵建设,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素质较高;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开放办学,并取得初步成效。专家组认为,我院达到了学士学位授予的各项要求,汉语言文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英语、艺术设计6个专业达到学士学位授予专业的各项要求。此后,省学位委员会批准该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7月4日,滁州学院在南校区水上报告厅举行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首届本科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447名本科生中,16人考取了研究生,2人考取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2人被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3人被批准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7人入选全省大学生“村官”,6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
二、1200余名师生志愿参与服务首届中国农民歌会,
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文,表彰滁州学院在首届中国农民歌会中作出的突出成绩,11月14日,安徽省文化厅也专门致信滁州学院,感谢该校为首届中国农歌会的成功举办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11月9日,由国家文化部、农业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滁州隆重开幕,滁州学院抽调了1200余名师生参与到歌会开幕式的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参演师生不怕吃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10余天内练习了上千编翻版表演,参加了20余首合唱节目,为歌会的完美演出作出了巨大贡献;服务人员热认真细致,热情周到,为歌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服务保障。他们的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和真诚微笑,赢得了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农歌会后,滁州学院首届团代会、学代会顺利召开。
三、多项重要工作再获中央部门和省表彰
再获“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在第八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评选中,滁州学院榜上有名,这是该校第二次获此殊荣。2005年第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全院师生员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和谐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使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基本实现了由师范专科学校向多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实现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再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多年来,滁州学院苦练内功,在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强化教学与实践质量的同时,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各种就业讲座、未来职业规划讲座,开拓省内外就业市场,邀请创业精英和成功就业的毕业生现身说法等多种举措,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2008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继2004年、2007年后,该校第三次获此殊荣。
再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今年暑期,滁州学院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线,以“强国之路、青春使命”为主题,围绕“回眸30年,感受新变化、“服务大滁城,共建新滁州”等内容组建了大学生改革开放30周年宣讲服务团。“大学生关注环保”的社会实践活动被新华社以通稿的形式予以报道;其它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先后40余次被《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安徽市场报》等媒体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8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单位”。这是该校2005年以来连续4次获此殊荣。
四、科学研究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
赵振华副教授承担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战胜非典》”项目正式启动,其油画作品《废墟上的阳光》获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副教授诸立新博士与安徽师范大学吴孝兵教授合作主持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立项。
2008年,滁州学院获省厅以上科研立项31项,其中1项目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8项目获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立项,7项目获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4项目获安徽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资助项目立项,4项目获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1项目获安徽省社科联课题项目立项,6项目获省级教研项目。
1项目获滁州市重点项目立项,7项目与地方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全校教师发表国家级以上文章110篇,其中国家级论文60篇,国家重点论文24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6篇;参编教材13部,学术专著2部。穆穆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朱士信等几十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浓厚了学术氛围。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应用化学获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应用数学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团队;4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李庆宏、贲培云获省级“教坛新秀”荣誉称号。戴仕宝等5人获院第二届“教学名师奖”,于春燕等5人获院“教坛新秀”称号。省人事厅(编办)批准我院设立化工技术研究所、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加强了科研平台建设。
此都标志着滁州学院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及教学研究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新区扩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新建教学楼获批邵逸夫基金赠款项目
3月28日,近2.9万平方米的南校区扩建新区的教学楼组团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扩建新区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负责总体规划、一期建设规划和单体设计,新区建筑群面积规划为26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约10万平方米,主要有教学楼、实验楼、综合办公楼以及大门景观、道路、网管等基础设施。一期工程教学楼组团是南校区扩建新区第一项工程,也是我院至今最大单体建设项目,被列入安徽省“86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经多方努力,新建教学楼工程获批邵氏基金赠款项目,获邵氏基金500万港元赠款,省财政给予同额配套。
六、师生沉痛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
并踊跃捐款献爱心
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滁州学院师生以不同方式祭奠遇难同胞。5月20日,全国哀悼日第二天,当日上午,该校学子举行了万人签名悼念活动;晚上,师生用鲜花和蜡烛在校园广场围成一个“5.12”字样和一个大大的“川”在“心”中的图形,3000余师生代表手捧蜡烛围在周围,含泪默默为遇难同胞哀悼,为幸存同胞祈福。全体师生员工还迅速行动,自发向地震灾区捐款323100元。另外,全体党员还缴纳特殊党费62426元。
七、对外交流取得新进展
与韩国韩瑞大学合办艺术设计专业
2008年9月,滁州学院与韩国韩瑞大学合作培养“2+2”艺术设计本科专业首批27名学生入学报到,该班学生前两年在我院学习,后两年在韩瑞大学学习,两校互认学分,毕业时同时颁发滁州学院和韩瑞大学两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这是滁州学院首次与国外大学合作培养的本科生,成为安徽省为数不多的与国外大学合办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
2008年,滁州学院对外交流取得新进展,法国蒙彼利亚市政联合体代表团、韩国顺天乡大学代表团、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布鲁姆教授、韩国江原道文化代表团、德国下萨克森州海姆大学乐队先后来我院访问交流。
该校党委副书记、院长邱克应邀赴美参加“第二届马里兰—安徽大学校长论坛”并作主题发言,党委委员、院长助理章浩应邀带团访问了该校姊妹学校韩国韩瑞大学及顺天乡大学。
八、启动和部署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下半年,滁州学院启动和部署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在11月29日召开的学校第一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党委副书记、院长邱克向大会作了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学评建为契机,振奋精神,扎实苦干,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院长工作报告,强调了“迎评促建”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实力和提升学校层次的意义,强调“迎评促建”为学校新阶段发展明确了目标导向和主要任务。
党委书记余在岁在会上作了《以“迎评促建”为契机,实现办学条件的显著改善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重要讲话,强调了“迎评促建”工作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分析了“迎评促建”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大会还认真讨论了《教学评建工作方案(讨论稿)》。
此前,滁州学院还成立了迎评促建工作领导组织并制定了工作安排计划,各系部、各部门召开了动员会议。
九、第二轮处级干部聘任工作顺利完成
人才引进工作成效显著
2008年8月25日,滁州学院第二轮聘任的81名处级干部全部到任,历时50天的第二轮初级干部聘任工作圆满结束。此次处级干部聘任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领导骨干力量;新提拔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优秀年轻同志进入处级干部队伍,保持了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改善了处级干部学历、职称、专业结构,为实现干部队伍专家化、管理工作专业化、精细化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进了处级干部的轮岗交流,扩大了处级干部工作视野,优化了系(处)级领导班子人员结构,协调了处级干部之间关系,增强了中层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活力;重视安排使用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多数机关部门和系(部)主要负责人保持基本稳定,有利于升本以来全院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深度推进。
近年来,滁州学院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理念,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措并举促进人才的引进,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008年滁州学院新进教职工59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40多所高校,其中正、副教授各1人,博士13人,硕士39人,毕业于国外高校的1人。人才引进的质量是历年来最好的一次,我院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特别是学缘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
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滁州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在滁州学院成立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12月9日,“滁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在滁州学院挂牌成立,中国三农问题专家、安徽省政府参事何开荫担任该中心名誉主任。
三农问题专家、滁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江正行,在揭牌仪式上作了题为《滁州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探讨》的学术报告。滁州学院党委书记余在岁,党委副书记、院长邱克等领导出席了成立揭牌仪式。
此外,滁州学院还组织专家学者、离退老教师撰写学术文章和回忆纪念文章,组织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文艺晚会、大合唱等的多种纪念活动。
终审人: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