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要闻

余在岁:重视校园文化和环境育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文章作者:余在岁发布时间:2010-09-17浏览:1076

【编者按】914日至15日,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省委副书记王明方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作会议总结,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万清、副省长谢广祥、省政协副主席方兆本出席会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等8所高校在大会发言,交流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我院是其中之一。现将院党委书记余在岁同志在大会的发言全文刊发,供学习参考。

 

重视校园文化和环境育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滁州学院党委书记  余在岁

2010915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根据大会安排,我代表滁州学院就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育人方面的粗浅实践与体会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坚持把校园文化和环境育人作为重要的办学理念

一是在我院升本后确定的办学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了“文理交融,理实结合,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为加强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确定了基本原则。二是在我院办学定位中,明确提出了“文、理、工并重,经、管、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34个本科专业中,文科和艺术类专业占12个,工科类专业占12个,理科和经管等类专业占10个,这为实现文理学科交融与渗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三是在校园建设总体规划与设计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理念,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逐渐落实,彰显我院校园人文与自然的融合,美丽山水与校园文化共塑良好的育人环境。四是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中,除认真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大部分专业还开设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大学语文》等课程,把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计算学分,强化考核,增强效果。五是在我院团学组织活动中,把校园文化和环境育人作为工作指导原则,创新形式、内容和品牌。六是注重把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与为地方社区服务相结合,广大学生在积极参与各项文化服务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升素养。

二、在实践中创新校园文化和环境育人的内容、载体和品牌

1、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和正确方向。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进”工作。二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专题教育贯穿育人全程,如新生入学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考风考纪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等。四是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

2、创新和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和载体。一是网络宣传主题鲜明,正确导向,引导有力。二是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和音乐系实践艺术团每年在校内外演出几十场。举办多种形式书画展数十次。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三是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注册社团达56个,会员超过8000人,占在校学生的60%以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力量。四是重大活动展示风采。20082009年,我院每年选派1200多名大学生参加在滁州举办的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担任伴唱、伴舞等表演和礼仪、志愿服务等工作,连续两年都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今年的第三届中国农民歌会主场地设在我院,我们将积极参与并做好服务工作。2008年欧阳修诞辰千年学术论坛和诗文吟唱会在我院举办,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海霞、方静、沈冰、李杨和蒋大为、瞿玄和及有关专家学者齐聚我院,产生较大影响和良好效果。我院认真贯彻“东向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组织二百多名师生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扬州“烟花旅游节”和江苏省第16届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开幕式演出,还参加了2009中甲联赛、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的开幕式演出和安徽电视台“江淮情”文艺演出。五是共建活动坚持不懈。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校地共建活动,100多名学生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等工作。六是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坛、学术报告,为大学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3、培育和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的特色和品牌。一是“百场讲座”。每年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的各类讲座100场左右,这是我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点项目,学生自主选择听讲,按照听讲座次数计算一定学分。二是“博教论坛”。邀请校内外教授、博士讲学。一大批院士、博导、教授等专家学者应邀与青年学生谈人生、话理想、讲科学。由于活动的经常性、多样性、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三是志愿服务活动。全校6000多名注册青年志愿者,自发组成了数十支服务队,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四是社会实践活动。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每年确定一个主题。2005年以来,先后以“推进东向发展,构建和谐滁州”、“宣传新农村,服务新农村,畅想新农村”、“青春铸和谐,实践长才干”、“关注社会民生,投身社会实践,放飞青春梦想”等为主题,暑期精心组织百余支服务队,奔赴滁州市各县(市、区)重点乡镇,并在全省各地布点,开展政策宣讲、科技支农、文艺演出、文化帮扶、卫生服务、挂职锻炼、社会调研等活动。五是校园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每年举办一届,开展30余项活动,融思想性、学术性和时代性于一体,深受学生喜爱。各社团开展各富特色的活动,尽显文化魅力。六是网络和校报宣传。我院《蔚然深秀》、《学工在线》、《琅琊青年》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贴近学生实际,及时更新内容,在学生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网络外宣工作也富有成效,每年在各网络媒体发稿数百条,在全省教育网宣工作会议上应邀作经验交流。我院校报应邀在全国校报会议上交流经验。七是创先争优活动。学校通过多种措施,营造比、学、赶、超的创先争优氛围。大学生党员还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发出“创先争优人人有责,文明修身从我做起”倡议,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我院确定的“学习沈浩比贡献,创先争优展风采”主题实践活动。

4、营造校园环境建设的亮点和氛围。我院南、北两个校区都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相毗邻,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培育,校园四季如春、芳香四溢,环境优美,成为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近年来,我院先后开展了校徽、校训、校歌、校庆等标志和校区、道路、湖泊的命名征集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一个个寓意深刻、设计精美的名称和标志,给人以启迪,每时每刻都在无声地教育、影响、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三、校园文化和环境育人取得了可喜成效

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在考级、考证、考研、考编等各类考试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近年来有5000多名大学生光荣加入了党组织,有2000多名大学生考取了研究生或“专升本”。为汶川大地震灾区捐款30余万元。一大批优秀学生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展现我院学子风采。我院美术系副教授、著名青年画家赵振华通过竞标入选1840年以来一百幅“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抗击非典》,并高质量完成创作任务,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切接见……我院师生在欧阳修研究、吴敬梓研究、凤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中文系关子祥、经管系杨剑俩同学通过层层选拔,当选上海世博会“安徽形象大使”(全省20名)。2005年以来,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五年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今年学校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先后两次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单位”,三次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

我院广大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校园持续安全、稳定、和谐。在引领地方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积极推进“大滁城”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向兄弟院校学习,把校园文化和环境育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推进我院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终审人: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