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日前追授汪珍连同志为“安徽省优秀教师”,并号召全省广大教职员工向汪珍连同志学习。
汪珍连,男,中共党员,1953年1月出生,1972年2月参加工作,生前系望江县太慈中心学校高级教师。2011年4月7日上午,汪珍连同志在上第二节数学课时,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塞,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8岁。
汪珍连同志从教39年,当了26年民师,虽清贫如洗仍坚守三尺讲台,爱岗敬业,痴心不改,无怨无悔;担任26年校长,爱校如家,视生如子,经常挑灯夜战整理资料,走村串户做扫盲工作,自己落下终生眼疾,换得学校“两基”达标;多年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勤于思考,教育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在教学、管理一线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堪称教师的典范,党员的楷模。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
汪珍连同志是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先进性,用毕生精力谱写了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之歌,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光辉形象。为大力宣传汪珍连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他的高尚师德,激励广大教师更好地履行职责,教书育人,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定追授汪珍连同志“安徽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汪珍连同志学习的活动。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号召全省广大教职员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汪珍连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学习他爱校如家,视生如子,忠于职守,严格管理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勤于学习思考,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规律,勇于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学习汪珍连同志的先进事迹,以他为榜样,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扎实工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在实施教育规划中创先进,在教书育人中争优秀,为推进我省实现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大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
在讲台前抒写完人生的最后篇章
——记望江县太慈中心学校高级教师汪珍连
“4元3角+5元2角=9元5角=95角”,跟往常一样,
汪珍连同志,男,1953年1月14日出生,太慈中心学校高级教师。 1972年2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光荣加入了中国PARTY。其中民师26年,公办教师13年。期间曾在三所完小任教,并在原许冲小学连续26年担任校长。
26年民师:守住清贫坚守讲台
据一位健在的70年代的大队干部余正桃书记回忆:“当时我们是叫朝阳大队,每年教师去留都是由大队决定,汪珍连在原朝阳大队小学一待就是八年,由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汪珍连于1977年自费参加了“宿松师范学校”在岗培训。据他的妻子回忆,那一年冬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这一年汪珍连考入了正式民师编制。那时他除白天教学外,还要义务负责“成人夜校”的教学任务。他所教的一位夜校学生檀满枝说:“夜校生大多是有家室的人,到校往往很晚,汪老师时时上门催我们到校。他教我们读书识字,‘大学生’个个爱听,每次作业都要当面批改完才回家,那时没有电灯,上课是自带煤油灯,汪老师家就在学校附近,煤油不知贴了多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民师除一份责任田外,还要承担各种税费和义务工。据当地群众汪结来回忆:“兴修、挑圩护堤等之类的事是汪老师从自己微薄的民师津贴中雇人代劳,汪老师从没有因此耽误过自己的教学。”
1980年9月,汪珍连被原桃岭中心小学任命为许冲小学校长,从此开始了二十多年的校长生涯。他对校长之职具有独到的见解,那就是“责任”,校长不是“长官”。为了学校硬件建设,他操碎了心。当时校舍安全、课桌添置,主要是社队负责。据原许冲村村委汪结松讲:“汪珍连为了‘校舍维修、学生人人有课凳’,他找村干部不知跑多少次,没有木材就亲自带领大家上山砍树,扛树。在这一点上,许冲社队干群是有目共睹的。”当时有许多家长还是老思想、老观念不愿要适龄女孩入学读书,认为女孩读书是“白读”。为了‘三率’达标,他白天上课,晚上带领教师挨家挨户去做家长们的思想说服动员工作,对于一时想不通的家长汪珍连老师要多次上门,经常吃“闭门羹”。
特别是1997下半年迎接国家“两基”验收时期,汪珍连校长付出的比常人更多。他白天上课,晚上或星期日就是资料建档的加班时间,他常常和同事们点灯熬夜,饿了吃点干粮喝点水再干,从不计报酬。“两基”资料建立起来后,他又不分昼夜的投入到动员流失生入学工作中去。他熟悉每一个扫盲对象,经常与他们交流学习情况,即使放假都保持通信联系,扫盲班的作业、试卷亲自批阅。长期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熬夜工作,汪珍连的眼睛总是淌泪水,最终落下了眼疾,而他毫无怨言。
从教39年:每一天把工作做到最细处
当老师的都喜欢带“好班”,汪珍连却喜欢带“差班”,还有一套带“差班”的工作方法。对“差生”他更是关爱倍至,在耐心辅导的同时,还经常进行家访,同家长一起努力促进孩子进步。家访时,总是让学生在场,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不会走样。这些学生知道老师没有背后“告状”,对
一位女青年教师余将梅与汪珍连共事五年,当得知
最后5年:从校长到教师角色的悄然转换
他告诉青年教师江结保:“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却拥有许多幸福的时刻。校园里,一声声甜甜的‘老师好’是我的幸福;大街上,一句句真诚的问候是我的幸福;课堂上,一张张笑脸是我的幸福;节日里,一封封贺卡是我的幸福……当我拥有这一切时,我为之感动,也为之欣慰,因为我的付出有了回报,我播撒了爱的种子,收获了爱的花朵。”
2000年5月,汪珍连老师的小腿生疮,严重化脓溃烂,形成直径近2厘米的创口,疼痛难忍,不能行走。为了不耽误教学,他硬是让爱人用板车拉着他到学校上班,这一拉就是两个月。 2009年11月,汪珍连老师感冒发烧,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业,他一边在课堂上打点滴,一边给孩子们讲课,孩子们都感动得掉下了眼泪。汪珍连老师无亲生子女,抱养一女,并已“招亲”成家。应该说,几个月大的孙子,是汪珍连老师的心头肉。然而有两次孙子要到路途较远的镇医院打防疫针,他怕耽误了班上的孩子,硬是拒绝了妻女叫他请假送孙子去院的要求。
据
在桥慈工作五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是他整个人生的生动写照。
终审人: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