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要闻

【聚焦科技工作·2·】服务地方 凸现价值

文章作者:新中发布时间:2015-01-04浏览:438

近几日,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孙艳辉教授埋头实验室,提取不久前刚刚采摘的菊花萃取物。孙艳辉此前在城郊租了一块地作为试验田,用来研发江淮分水岭优势特色作物、滁州市市花——滁菊生产的关键技术。这个项目通过引选育、杂交育种、脱毒提纯复壮等手段培育适合江淮分水岭地区环境的优异特色农作物品种。除了孙艳辉研究菊花,还有另外几位教授、博士正在研究芡实、甜叶菊等特色园艺作物和葡萄、桃等特色经济林果作物。

滁州地处皖东,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是该市六大产业支柱之一。近年来,在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滁州学院坚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把人才聚集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的具体贡献。

除围绕滁州市六大支柱产业和城市功能定位,积极整合资源,积极打造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结合比较紧密、关联度较高的学科专业群外,滁州学院以2009年第一次科技工作大会为契机,制(修)订出台了12个科研管理文件,激发科研人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服务区域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服务地方为导向,注重研究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鼓励教师深入地方企事业单位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决策咨询,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的功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近年来,学校加大了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的合作力度。学校先后与全椒县、琅琊区、明光市等签订了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与200余家企事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科技服务、产品开发等多种途径,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2013年9月,学校加入合肥工业大学与滁州市人民政府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进一步推进了产学研合作的深度,通过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带动产学研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智力转化为对地方的具体贡献才能凸现高校的社会价值,才能实现人才的自我价值”滁州学院党委行政领导有着一致的认识。

近年来,在与地方对接服务中,滁州学院帮助地方企业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愈发明显。

总部在浙江的宏秀电气(安徽)有限公司,当初选址滁州的时候仅考虑建设一个生产基地。但让该公司总经理郑文秀没想到的是,滁州学院青年教师的一次技术攻关,让他决定把公司建成生产、研发为一体的基地。

2012年,滁州学院青年教师汪先兵博士帮助他们一举攻破了“高压真空开关控制器”的技术难题。此前,郑文秀总经理也曾先后找过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但对方一开口就是几百万研发费。与滁州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后,该公司在“高压真空开关控制器”、“适应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农网智能配变终端”两个项目中仅仅投入120万元,产品前景相当广阔,该公司自此走上研发道路,一年后就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14年,滁州学院全年科研到账经费1200多万元中横向到账经费785.6万元。项目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地理信息、食品生物、化学化工、计算机科学等地方支柱产业领域,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能力凸显。五年来,滁州学院还选派215名中青年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遴选省、市级科技特派员20人深入基层、服务企业。为滁州市职工创新创业培训、技能培训4000余人次。

在直接服务经济的同时,滁州学院还对地方教育、规划、旅游等行业发展宏观决策提出咨询意见,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利用专业优势,直接服务地方土地测绘、水利勘测、土地确权、森林防火系统建设、“数字滁州”建设。传承地方文化遗产凤阳花鼓、凤画,研究地方历史人物欧阳修、吴敬梓和明文化,为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终审人:郑晓华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