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园要闻

【聚焦科技工作·3·】教研相长 实践育人

文章作者:新中发布时间:2015-01-05浏览:637

滁州学院构建的“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的实践育人模式中,第一课堂(专业实践教学)是通过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暑期小学期实践教学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第二课堂(专项实践活动)是通过专业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大学生科研立项等,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第三课堂(专题社会实践)是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前两个课堂中,体现最多的是教师科研对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帮助。

科研是教学质量的推进器。近年来,滁州学院树立了“教学立校”和“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进教学,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探索出了“教学科研互动,科研反哺教学”的教育模式,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该校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五年来,该校教师共指导412项校级大学生科研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其中,136项获得国家级立项,224项获得省级立项,105项成果获批实用新型专利。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项目形式参与科研,既增加了课题组成员的相关知识及创新意识,又提高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的应对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他们的科研潜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了相关学科前沿以及课题申请、论证、立项的过程,科研兴趣与科研创新意识得到了全面的培养与提高。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了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工程实际脱节的现象,使教师由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近年来,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发表的论文、创作作品和研究的成果多次获奖。

在教学中,该校要求教师把在承担科研项目中收集的素材结合课程理论知识,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变成立体化、形象化课堂教学内容,将有关教师发表与这些课程有关的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料,使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研究加深对课本理论概念的理解及运用,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了,学生们从“学而知之”到“感而知之”,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针对有些课程课堂教学较为枯燥的特点,学校教师以自己科研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为内容,广泛开展讨论,特别是强调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科研项目的基础上,该校还制定《实践教学小学期制实施办法》,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提升与实践训练相结合、集中安排与个性设计相结合,以专业实习实训、学科竞赛训练、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

近五年,共万名人次参加了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共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项目20多项,共获国家级竞赛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省级竞赛一等奖54项,二等奖113项,三等奖152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中连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生素质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和社会认可。

终审人:郑晓华

责任编辑:

稿源单位审核:

终审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