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服务
  • 书记校长信箱
  • 蔚园心声
  • 返回旧版
  • EN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学校章程
    • 现任领导
    • 大学文化
      • 大学文化
      • 形象宣传片
      • 校园风光
  • 机构设置
    • 管理机构
      • 党群机构
      • 行政机构
      • 直属机构
    • 教学机构
      • 教学院部
    • 科研机构
      • 科研机构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本科教育
    • 成人教育
  • 师资队伍
    • 师资建设
    • 师德建设
    • 人才招聘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科研平台
    • 项目管理
  • 招生就业
    • 研究生招生
    • 本科招生
    • 成教招生
    • 就业创业
  • 校园服务
    • 校历查询
    • 作息时间
    • 电子邮箱
    • 办公自动化系统
    • 学工系统
    • 网络服务
    • VPN服务
    • 图书资料
    • 网上缴费平台
    • 易班网
    • 教务系统
    • 校友服务
  • 信息公开

蔚园新闻

  • 院部动态
  • 人物风采
  • 媒体蔚园
  • 蔚园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蔚园新闻  蔚园要闻
  • 2023.06.15
    【聚焦审核评估】我校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预评估专家意见交流会
    6月13日下午,我校在行政楼一楼圆桌会议室召开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预评估专家意见交流会。专家组组长东华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邱高,专家组成员材料教指委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耿林,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助理、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副主任韩宇,南昌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学督导与评估办公室主任蔡丹,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张新民,常熟理工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处处长黄文祥,安徽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学俊,我校全体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处级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邱高主持。邱高介绍了本次预评估工作总体情况。自5月23日学校审核评估预评估工作启动会以来,11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本着聚焦核查重点问题、深度挖掘学校特色亮点、全面考察、有所侧重、增强评估效能的工作原则,通过线上调阅资料、访谈座谈、听课看课等方式对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深入考察。在线上评估的基础上,专家组7名专家于6月12日-13日紧扣“问题清单”求证需要,开展了为期2天的入校评估。邱高代表专家组进行了整体反馈,他充分肯定了学校对照审核评估指标要求,按照“以评促
  • 2023.06.15
    【聚焦审核评估】机电学院:“三全”“三早”“三精准”,全方位落实落细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年来,机电学院一直将“稳就业”“保就业”摆在学院工作突出位置,多重发力,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位居学校前列。2022届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37%,21人入伍,156人考取硕士研究生,截止目前,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1.91%,春季入伍8人,11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全面统筹,全员参与,全程推进,确保就业工作稳中求进。学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讨和推进就业工作落实落细;开展访企拓岗,邀请优质用人单位、校友企业进校招聘;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分年级建立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学院建立并完善就业“包联”制度,主抓三支队伍,一是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包联本班级,发挥一线“指挥员”作用;二是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包联毕业设计小组学生,发挥一线“技术员”作用,并将帮扶成效纳入学院公共服务考核指标体系;三是班级骨干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包联一个宿舍,发挥一线“协调员”作用。与此同时,积极做好家校联动,主动联系就业困难学生家长,找准就业困难深层次原因,以家校合力促就业。学院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就
  • 2023.06.14
    【主题教育】抓实“四个环节” 推动调研成果转化
    “文可载道,以用为贵”,这调研那调研,不解决问题都是白调研。衡量调查研究成效,不光要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更要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得怎么样、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学校严格中央、省委及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调查研究的相关方案,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抓实“理论学习”“课题制定”“调研程序”“督查督办”四个环节,确保调查研究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学习,提升转化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前提。学校党委将开展调查研究列入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及读书班的重要内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5次进行集中学习研讨,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领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打下思想基础。定准课题,夯实转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选题对成果转化很重要,是实现成果转化的基础。6位校领导每人牵头1个课题调研、针对1个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调研,103名中层领导人员
  • 2023.06.14
    我校在滁州市2022年度网络征集活动中喜获佳绩
    近日,滁州市2022年度网络公益项目(人物)、网上群众路线账号、百名好网名征集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我校音乐学院“艺心战疫”公益创作行动获评十大网络公益项目,李云飞获评十大网络公益人物,王诗根、陈沭文、张悦获评百名好网民。学校一直高度重视网络建设,大力构建网络与新媒体矩阵。官方“两微两号”总粉丝量25.5万+,实现师生全覆盖。新媒体联盟积极加强校内各新媒体平台的聚合管理与协同运转,推动联盟成员单位之间有效联动与聚合传播。校园网络文化节引导广大师生踊跃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充分展现了蔚园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良好精神风貌。本次活动由滁州市委网信办主办,旨在弘扬网络公益正能量,打造滁州市网络公益特色品牌。活动自今年2月份启动,党委宣传部高度重视,组织师生积极申报并遴选优秀项目上报。(稿源单位审核:马报 责任编辑:张晶晶)
  • 2023.06.14
    我校学子在安徽省第十届“挑战杯”竞赛中取得佳绩
    6月11日,由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安徽理工大学落下帷幕。我校4件作品入围决赛,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1件作品推荐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了备战本届“挑战杯”,学校整合了各学院各部门的科研学术力量和资源,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自2022年11月份启动校赛以来,校团委加强赛事宣传,挖掘优质项目,举办专题培训,精心组织校内选拔赛,得到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校赛累计共收到106件作品,经过评审,最终推荐12件作品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对推荐省赛作品进行多轮指导与模拟答辩,有效提升了参赛作品的竞争力。下一步,校团委将持续助力学校双创教育,加强政策激励,挖掘培育项目,优化服务体系,持续引领学子积极投身“挑战杯”系列赛事,力争在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绩。据悉,本届大赛竞赛作品分为机械与控制、生命科学、能源化工、信息技术、数理、民生福祉、文明文化、发展成就、美丽中国、
  • 2023.06.14
    我校学子在2023年安徽省大学生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佳绩
    日前,2023年安徽省大学生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创新设计大赛,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赵玉艳获评优秀指导老师。本次赛事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巢湖学院、安徽省计算机学会、安徽省电子学会共同承办,来自全省45所院校的176多支参赛队伍入围决赛角逐。本次大赛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分为作品赛、竞技赛和技能赛三个类别:作品赛分为网络系统与安全设计及应用、分布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技能赛分为大数据应用、区块链应用,竞技赛为网络漏洞挖掘与防范。据悉,信息学院高度重视此项赛事,网络与通信工程系开展院内选拔,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备赛集训。大赛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为探索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持。(通讯员:张志远,初审:郑晓华)
  • 2023.06.13
    【主题教育】 “六个夯实”,以主题教育成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滁州学院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把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推动发展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抓党建强基础,抓学习强本领,找短板破难题,抓关键强创新,将主题教育成效夯实成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清醒剂”“催化器”,努力走好建设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新路。夯实党建引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艺术党课“五进”基层,让理论宣讲有声有色更有味》等多篇新闻被《安徽日报》、学习强国、安徽网等媒体转载报道。在“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活动中,我校选送的18篇作品全部获奖。校团委荣获“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1人荣获“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1个团支部入选2022年度高校“活力团支部”风采展示活动全国最具引领力TOP100榜,2支团队入选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与滁州市教育体育局协同召开滁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研讨会,推动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召开第四
  • 2023.06.13
    我校师生在第七届“米兰设计周”全国赛中再创佳绩
    近日,第七届“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赛区评选结果公布,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团队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晋之韵,古之情——山西古建筑信息可视化图谱(国赛一等奖)作者:吕卓然 指导教师:金灿、朱金鑫“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是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发起并主办,赛事旨在真实反映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设计学科教学水平的现状和教学成果,为全国艺术学科师生搭建展示专业才华和创作水平的国际化交流学习平台。一直以来,学院领导积极鼓励师生参加比赛,充分发挥设计大赛服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作用,完善目前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新技术的应用趋势,同时,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据悉,我院此前在安徽赛区共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6项。(初审:胡继艳 通讯员:潘宏)
  • 2023.06.13
    我校学子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安徽赛区)决赛中荣获佳绩
    近日,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安徽赛区)决赛落下帷幕,滁州学院遴选出12名学生参赛,喜获佳绩。其中,李玉梦获特等奖,代陈俊等获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ational English Competi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简称NECCS)是一项以考查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国性大学英语学科竞赛,由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中国英语外语教师协会(TEFL China)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外国语学院非常重视该项赛事,精心组织,共2063名学生参加初赛,根据类别和成绩排名,遴选12名学生参加决赛。同时,学院也为每位决赛选手配备指导教师,全程给与指导与支持。本次省赛成绩优异,是外国语学院不断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活动的成果,体现了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实现了以赛促教促学、赛教学相统一的目标,也为今后外语学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助力。(通讯员:宋彬彬)
  • 2023.06.13
    我校学子在2023年安徽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佳绩
    近日,2023年安徽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成绩揭晓,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代表队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大赛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铜陵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37所本科高校的165支队伍参赛。大赛重在考核数据结构、图论、算法等计算机专业知识,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设计算法、编程实现来解决实际问题。比赛历时5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我校2支代表队进入20强榜单,取得参加本项赛事的最好成绩。据悉,信息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计算机工程系依托自主开发试验平台定期开展“1024新生杯”、“女生节专场”、“专业PK”等系列程序设计比赛,及时有效检验学生算法设计和编程水平,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讯员:张志远,初审:郑晓华)
  • 2023.06.12
    【聚焦审核评估】我校3门课程获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3〕7号),我校3门课程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线下一流课程1门。截至目前,我校共获批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量位于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前列。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课程资源建设,以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为引领,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出台了《滁州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等文件,全面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切入点形成育人合力,把立德树人内化到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讲授、课程考核、课程评价各方面、各环节。遵循“两性一度”标准,系统推进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一流课程建设,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质量高、有特色的“琅琊金课”。下阶段,学校将持续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培育建设,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示范作用,以新理念、新方法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深化课堂变革,优化学业评价,树立标杆课程,形成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的课程建设新局面,助力打造一流本
  • 2023.06.12
    【砥砺奋进的五年】土木学院:产教融合,科创融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坚持“强化工程实践,密切校企合作,服务城乡建设”办学理念,以培养“能施工、精设计、善管理”的卓越工匠型人才为目标,按照“稳规模、调结构、提质量、同发展”思路,深度融入信息化思维,建设土木建筑类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向心聚焦,以产出导向设计培养过程学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根据就业面向、持续发展的要求,凝炼土木建筑类人才“能施工、精设计、善管理”三大核心能力,重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此外,学院聚焦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三类平台支持、四项规范要求、五种执行标准”的实践教学质量体系。学院现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园林等4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为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重大教改、创新教学团队、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等质量工程项目21项,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8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20年、2021年分别承办第三届安徽省高校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安徽省土木工程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有效提升了学院在同类高校中的办学影响力。产教
  • 2023.06.12
    我校主办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发展与创新工作研讨会
    6月10日,滁州学院与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发展与创新工作研讨会议,在滁州隆重召开。来自国家有关标准化主管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及各分支机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化机构、有关单位的领导、代表和国内外标准化领域专家及社会各界有关人士,超过6万人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参加会议。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朝贵,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桂林出席会议,土木学院师生参加会议。郑朝贵在致辞中指出,滁州学院建校73年来,坚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以及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的办学定位,注重内涵发展,推进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之路。他表示,本次研讨会围绕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就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标准化工作改革,地方标准化改革发展等开展研讨,回应了时代命题,切中了发展脉搏,有力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的建设和发展。滁州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龚健勇代表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莅临会议的领导、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滁州市的历史沿革、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表示,此次盛会是工程建设标准领域
  • 2023.06.12
    【主题教育】我校与天长市高新产业党组织开展“产业链、创新链”结对共建活动
    6月10日,我校与天长市高新产业党组织开展“产业链、创新链”结对共建活动。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桂林,滁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成东,天长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明,天长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产业链、创新链”党组织代表及相关企业代表,校科研处、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中心、机电学院、化工学院相关负责人,相关院系党支部代表等出席本次活动。陈桂林向滁州市、天长市对我校发展长久以来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总要求的具体行动,标志着我校与天长市合作由“点对点”为企业服务升级到“双链”融合助力产业链发展的新局面。他要求相关部门及院系要深入调研实践,真真切切地了解企业,以经济市场为风向标挖掘企业核心创新需求;要以问题为导向,面向产业链上下游系统性制定研发计划,集聚力量攻关产业共性技术,使得合作短期为企业见效,长期让产业获益;要创新科技服务与合作的组织模式,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工作“小组制、分工制、驻点制”,有机凝聚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力量,面向产业链共建各类研发平台。陈桂林强调,滁州学院要有组织、有机制、接地气地服务滁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0423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03/745 跳转到 

会峰校区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会峰西路1号

邮编:239000

琅琊校区

校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西路2号

邮编:239000

版权所有 © 滁州学院 | 皖ICP备11015759号 | 皖公网安备 34110002000079号